当下,实体书店面临数字化阅读、电商竞争等多重挑战,闭店潮不断。困境重重之下,新华书店等国有书店通过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保持韧性,西西弗等民营连锁书店通过精准定位和多元业态探索生存之道,独立书店通过特色经营和文化活动吸引读者。
8月28日早上,钟书阁重庆店在小红书上发文,题为“这一次,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宣布书店将于2024年9月17日正式闭店。
钟书阁·重庆店的停业,是个案,也是实体书店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成了所有实体书店从业者都早迫切思考的问题。
从纸质书到电子书
在中国书店发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实体书店行业的业态都比较单一,可以说,那时候是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国营书店的天下。
1980年12月,国家出版局发出《〈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书店、书亭、书摊和书贩〉的通知》,1982年7月,文化部发出《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政策,都接连推动了民营书店的发展。加上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民营书店数量激增,中国实体书店行业很快进入了 “黄金时代” 。然而,这样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很久,随着千禧年后电商时代的到来,实体书店行业很快就遭受重创,面临要么转型要么关店的两难抉择。
掌阅推出的iReader Light3墨水屏阅读器,机身约149g,搭载了i-Display技术及独显芯片,可以有效减少残影。
1999年,当当网成立;同年卓越网成立,后被亚马逊全资收购;2010年,京东图书正式上线;2016年底时,中国成为亚马逊全球Kindle设备销售第一大市场。
近年来,随着掌阅、汉王、文石等国产品牌崛起,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电子纸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China ePaper Pad Retail Market Monthly Tracker)》显示,2022年上半年 Kindle的线上销量为 10.5 万台,掌阅、文石在 6 万台左右,其余品牌均在 3 万台量级的线上销量,下半年,Kindle销量锐减,科大讯飞电子阅读器销量超过 6.3 万台,掌阅、文石销量约为 5 万台。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书消费市场。
此外,数字化阅读方式也越发普,据新华社权威快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7亿,市场总体营收规模为567.02亿元,同比增长22.33%,成为近五年来的最高增速,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作品总量为5933.13万部,同比增长12.54%
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有78.3%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70.6%的成年国民通过电脑端进行网络在线阅读。国内数字阅读平台众多,主要有番茄、七猫、掌阅、书旗、微信读书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悄然改变,纸质书籍不再是唯一选择,这一变化导致实体书店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靠卖书挣不了多少钱,而店铺租金、员工工资等成本费用又降不下,众多书店因难以承受经营重压而相继倒闭。据《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1573家书店关门,是2019年闭店数量的3倍多。
重庆国营书店的转型之路
在2018年,重庆有2473家书店,在亚洲书店论坛上书店总数名列全国第三。而到了2019年,根据《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2019年重庆书店数量为2312家 ,比2018年少了161家。在这样的形势下,面对实体书店行业持续不断的洗牌,重庆的实体书店该如何应对?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下有解放碑重庆书城、沙坪坝书城、九龙坡书城等大型书城,下辖39家区县新华书店。在实体书店存活越来越困难的时代,为留住读者,重庆的新华书店进行了一系列门店转型升级和服务探索创新。比如新华书店旗下的重庆首家儿童阅读体验主题新概念书店“萌想+”儿童阅读成长体验馆,馆内汇集了国内外各类少儿图书的同时,还融合了动漫产品、文创产品、儿童用品、休闲咖啡吧等门类与功能。重庆新华书店正实现由单一图书发行渠道商向文化传播、文化教育、文化生活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在大多数书店赚不到钱的环境下,2022年,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4亿元,利润总额3.7亿元。
重庆书城四楼的文化教育厅内陈列着的教辅类书籍。
在倒闭潮之中,新华书店屹立不倒。教辅类书籍的出版发行,始终是新华书店的核心业务。教材教辅的发行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这是其他书店所做不到的。新华书店也不会像其他民营书店一样面临店铺的租金压力问题,新华书店的门店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自有地产,享有国家租房补贴。不仅不用担忧“房租”,新华书店还“收租”,在过去,新华书店就将一部分店面租给了点读机、奶茶店等商家,“躺”着收租。
2017年,上海三联书店在丰富的IP资源基础上创立了精致文化生活品牌、内容发声平台“READWAY”。2021年,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入驻重庆磁器口古镇。书店首层精心打造了集IP衍生零售与主题餐饮集市于一体的多元融合互动空间,还设置了多样场景。同时,书店还特别设立了以沙龙交流、音乐会享受及咖啡厅小憩为核心的对话广场,旨在为年轻群体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社交新天地。
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内的重庆十九中“磁器+”课程简介。“磁器+”课程案例在重庆市“双减”案例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入选教育部2023年第7期“双减”典型经验案例。
书店二层汇聚了主题鲜明的阅读空间与艺术展览区,为访客提供了沉浸式的知识探索与艺术鉴赏体验,出售特色文具、汉服、手工印章、水杯、器具等产品。此外,这一层还开辟了专属的活动与演出空间,举办大师主题workshop和大师见面会、艺术课与手工工作坊、生活主题读书会等特色活动。
此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家书店还担当起了推动当地特色文化传承与推广的使命:在店内设置陶艺体验店、与周边学校合作探索将传承磁器口瓷器历史的社会实践课堂引进书店。
重庆民营连锁书店的生存之道
近几年,方所、当当、新山书屋等连锁书店的重庆分店已经关闭。2022年底,新山书屋关闭新光里店,暂别山城;2023年11月,当当实体书店退出重庆市场;2020年,方所宣布停止营业,给出的说明是和业主公司租约到期。
方所原来的选址是购物中心阳光世纪,但开店还不到两年,就搬到了新世纪奥特莱斯店,人流量有所减少,且这一商场主要销售折扣商品,目标受众是中老年人,和方所的文艺青年受众并不相符。方所重庆店的图书区域占比为62.5%。另外一小半的空间是咖啡区、植物区、文化产品区、服饰区,这种经营模式在最初就受到过质疑。 2020年时,据方所创办人毛继鸿透露,方所广州店1月底到2月初的营业额与2019年同期同比锐减91%,而其他分店的盈利,方所没有再对外透露过,但从方所重庆店的关闭中也能看出,这种综合体模式并没有使方所的经营取得预期的成功。
重庆现存的民营连锁书店还有西西弗、南之山、茑屋书屋、钟书阁、言又几、猫的天空之城等。
联商网特别推出过一份 “2022年度中国书店连锁品牌TOP30”榜单,榜单上,西西弗位列第二,门店数量有356家,仅次于新华书店,到了今年,西西弗门店数量又增加到了360多家。在西西弗官网上,能查询到的重庆西西弗书店有24家。2018年,西西弗全年营收9亿元,在国内民营书店中位列第一,2019年前10个月营收达12亿元,可以说,西西弗已经算是发展得比较好的连锁书店了。
西西弗的图书销售收入始终保持在总营收的80%。在图书选品上,西西弗一直坚持卖畅销书的策略。罗翔影响力“破圈”时,西西弗把他的书摆在很显眼的位置,这样的产品陈列体现出了西西弗极强的“商业导向性”,提高了书籍的交易率。西西弗的创始人金伟竹曾透露过,西西弗单店客流量每天达到1000人以上就能实现盈利。西西弗的选址往往选择选择人流量大的商圈、购物中心,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此外,西西弗的消费者群体画像一直很明确:有一定消费能力、对阅读有渴望并追求高品质的中小资群体,精准的客户定位也有利于西西弗的经营活动。
茑屋书店位于渝中区印象城,占地1350平方米。在图书区域外,有饮品区,有卖饰品、玩偶等的杂货区,还有卖文具文创产品的区域,多数为进口,价格不菲。和西西弗相反,来自日本的茑屋书店不靠卖书赚钱,创始人增田宗昭将“售卖生活方式”作为卖书背后最赚钱的生意。有数据显示,茑屋书店的盈利仅有20%来自图书及音像制品销售,剩下80%都是靠特许经营业务。
茑屋书店内不仅融合了咖啡馆、DVD、唱片等多种元素,还通过数据驱动的新零售思想,为顾客提供与书籍内容紧密相关的整体生活方式提案,例如,如果顾客走到摆放旅行相关书籍的区域,生活提案顾问可能会给顾客推荐地图、行李箱、相机等装备,以及当地的特色食品和纪念品。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会员体系和积分制度。顾客积累了一定的T积分, 就能使用T-CARD茑屋书店和加盟合作的企业中消费。不过,T-CARD会员的大数据优势在中国并不明显,在中国, T-CARD无法实现跨业种通用,其次,据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80.3%。茑屋书店依托纸质书的强粘性获取会员的方式似乎在中国行不通。
2019年初,上海网红书店钟书阁入驻重庆。钟书阁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开业半月,钟书阁接待20余万人次,在钟书阁全国18家书店中排名第一。当年的钟书阁,还因客流量过高而采取过限流措施。钟书阁也有咖啡、文创产品、餐饮等综合业态,但份额只占10%-20%,主要营收还是来自于图书。重庆的这家钟书阁选址于比较冷门的中迪广场,如今,将于9月17日晚正式停止营业。这不是第一家停止营业的钟书阁。2023年12月27日,因与租赁方合约到期,钟书阁 · 宁波店正式结束营业。
位于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重庆中迪广场F3层的钟书阁重庆店店内环境。
像钟书阁这样的“最美书店”在开业时都因“颜值”有过一时的火爆,但没有“才华”只会终于“颜值”,精美的店面背后是高的设计和装修成本,“网红打卡”的流量商业转化率不高,终究归于沉寂。
独立书店的自救之路
独立书店通常是由个人或小团体经营,规模比大型连锁书店要小得多,但却各具特色。在重庆,它们的选址往往比较偏僻,或是在曲折的小巷里,或深入到居民楼中,比如匿名书店就开在了江北区鲤鱼池四村7号楼里,很不起眼,也不容易找到。一位读者,若非有心寻觅,只是在城市间恣意漫步时,在某个转角处发现这样一家精致的独立书店,这样的小惊喜足以令人眼前一亮。
在刀锋书酒馆的主理人江陵看来,书店的独立,是书店背后主理人的人格。如果出于商业原因,独立书店要扩张、要开分店,那么书店就不可避免地会标准化,但独立书店主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那么多东西去呈现,一个独立书店开太多分店就可能会失去吸引力,因而,独立书店的面积往往不大,数量也不多。
相比连锁书店,体量更小的独立书店在当下想要破局,要困难得多。中国实体书店联盟在2023年时发布过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2月,90.7%的独立书店停业、超过90%的独立书店没有正常收入。现在在重庆,还有一書书店、军哥书屋、匿名书店、刀锋书酒馆、时光里、喜马拉雅书店等小众独立书店,相比大型连锁书店,这些小众书店的盈利能力更弱,于是,一些书店逐步探索出了自己的“书店+”模式。
2021年7月,在九龙坡黄桷坪三角道社区成铁制造厂人防工程内,开了一家军哥书屋,这是一个防空洞里的书屋。书屋里,两侧是书架,中间是几十米的长桌,这里的藏书有两万多本,大多都和重庆的历史有关,中间的桌子上则是摆了一些棋类桌游,供读者消遣。重庆老地图是军哥书屋的特色,书屋收藏了6000多份各式各样的重庆老地图,比如茶文化地图、民间文艺地图等。军哥书屋里的明星元素也是它的魅力之一,肖战和王一博的照片、玩偶、海报等,吸引了不少粉丝前来打卡消费。
这个十分具有特色的书店不靠书挣钱,80%的收益来自于茶饮以及书签、明信片、帆布包、冰箱贴、印章等文创产品。5元是进入书屋的最低消费门槛,只有消费了才能进到书屋里。不同于别的书店卖几十块的咖啡和茶,军哥书屋里的饮品性价比很高,5元一杯的盖碗茶可以无限续杯。在炎热夏日,来到凉爽防空洞书店里,喝上几口地道的老鹰茶又或者是天府可乐,看看军哥收藏的老物件,和同好一起探索山城记忆,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2022年3月,重庆一書书店开业,这是一家坚持一周只卖一款书的概念书店。上架的这“一款书”必须经过“精选”和“严选”,在一周里,整个书店都会依据这本书来营造氛围,举办朗诵会、演唱会、脱口秀、嘉宾对谈、作者签售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他们还成立了自己的读者群,聚集忠实读者以实现书籍的精准推广。一書书店的主理人也思考过靠卖书能不能赚钱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他决定走卖特装书的道路。特装书是特殊版本的书籍,外观精美,设计独特,具有艺术感,价格比普通版本的书籍要高。
书店的另一部分盈利则来自于文创产品,而文创产品也是根据每周的“一款书”来挑选的。一書书店的首店开在天津,开业第二周,平均进店人数就有二三十人,销售流水总额约4500元。一書书店的经营,围绕一本书展开,力图实现卖出一本书利益的最大化。
刀锋书酒馆打造了“深夜书店+深夜食堂”的融合版书店,匿名书店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读书会,南之山书店采用“书店+餐酒吧”的形式……重庆的独立书店在“书”之外,融合进了更多有趣的元素,融入了剧场、音乐厅等功能,为读者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
有去过一書书店的读者说,希望这样健康的书店,能被更多人看见,同时她也担心书店收的茶味费太低了,会撑不下去;刀锋书酒馆亏损得开不下去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地读者给主理人江陵转了3万块钱;读者们不舍精典书店,杨一自掏腰包填补书店亏损后以一元转让书店……独立书店的“人格魅力”感动着读者,独立书店离不开每一位爱书人的支持与守护。
我们还需要实体书店吗?
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眼中,实体书店有着重要的使命。他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说过,实体书店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文明载体,在促进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繁荣、巩固先进文化传播阵地、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提高全民族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电子书比纸质书更便携、价格更低廉、更容易获取资源、更节省纸张,但纸质书和实体书店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阅读体验方面,读电子书时,读者的双眼要长时间盯着屏幕,在相同时间内,数字阅读造成的眼部疲劳程度比纸质阅读更高,而视觉疲劳又会影响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他们也会担忧阅读电子书会增加孩子近视的风险。其次,阅读纸质书籍会有种“仪式感”。对阅读爱好者而言,实体书纸张的不同质感、不同版本书籍的封面设计、打开书本闻到的墨香、可以随意在段落间留下记号,都是纸质书籍能带来的独特体验。
精典书店新主理人李晖在谈到纸质阅读的意义时说,当下新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变得碎片化了,大数据会根据我们的喜好推送内容,久而久之,我们只能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眼界会变得越来越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当中。但实体书店不一样,用李晖的话说,书店是“人类知识的大集合”,走进书店里看书,我们能接触的知识更加全面。
在浩瀚的电子书书海里,要找一本好书,往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书店的“选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服务。像精典书店一样,不少书店都十分注重“选书”,即由书店的主理人依据自己的喜好和独到的眼光筛选出要上架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书店不仅仅是一个销售书籍的场所,更成为了文化的筛选者与传播者。书店的藏书是有限的,在选择藏书时会更注重书的品质,比如书的版本、包装、印刷等,拥有优秀选书能力的书店可以让帮助读者找到好书。就像李晖说的:“通过主理人的选品,让消费者在这个空间里接触到各方面的信息,了解最新的信息、知识,明白最新的发展方向”,书店的选书有着引领读者的功能。
实体书店还有一个优势是,它能提供的是一个文化空间,这是电子阅读所做不到的。如今,实体书店进入了“书店+”时代,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不仅可以阅读,还能喝咖啡、听音乐会、看戏剧。据中国全民阅读网发布的2023年重庆全面阅读指数显示,超六成青少年称父母陪伴阅读不足。而实体书店可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理想的亲子共读场所。在实体书店,父母可以陪伴孩子挑选书籍、共同阅读,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些书店内还会举办作者见面会、读书会等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与作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书籍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灵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同样也是在《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中,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新开数量是关闭数的2.6倍;2020年,共对12家实体书店给予了225万元的补贴;2023重庆全民阅读指数发布:成年居民人均读纸质书4.2本,购纸质书6.25本。
《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曾说:“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我们无法抵挡数字化阅读的冲击,但阅读不会消失,我们也希望,书店的灯火能在城市中长明,照明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心灵殿堂。
评论
全部评论(47570)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