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工到自营出口:海阳市盈孚毛衫创始人翟同振的创业突围之路
徐徐 2025-05-13 14:31:46

文|徐徐

(海阳市盈孚毛衫有限公司创始人翟同振)

在山东海阳这座“中国毛衫名城”,代加工曾是无数中小企业的生存密码,也是难以突破的桎梏。海阳市盈孚毛衫有限公司创始人翟同振,用了13年时间,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又用4万元启动资金开启创业生涯,最终带领企业从代工走向自营出口,产值增长十余倍。近日,商界记者对话翟同振,探寻这位草根创业者如何破局传统制造业的困境。

“家庭贫困是创业的原动力”

翟同振的创业故事始于对贫困的深刻记忆。“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总想着长大后一定要自己干一番事业。”24岁时,他进入海阳市当地毛衫厂工作。彼时正值当地产业扩张期,改革开放后,随着外贸市场的打开,翟同振所在的工厂订单常年不断,他也从最初的机械维修工人晋升到车间管理人员。但翟同振并不想打一辈子工,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行业钻研中,“那时候我常常通宵研究毛衣的工艺,还学着计算衣服的交付周期和成本”。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成了厂里的核心技术骨干,更积累下之后创业所需的行业洞察。

2010年,尽管不被周围人看好,翟同振还是与妻子以4万元启动资金租下600平方米的厂房,从代加工起步。“当时只能接外贸公司的订单,每件毛利仅几块钱。”资金短缺时,他不得不向亲友借钱发工资,甚至险些因回款延迟濒临倒闭。但正是这种对“每一分钱分量”的敬畏,让他坚持绝不拖欠员工工资、疫情期间不裁员,“员工跟着我,我就得把他们当亲人”。

虽然因家境贫寒没能上过大学,但少年时期的数学天赋,也潜移默化影响了翟同振的管理风格。“企业的成本核算、工序优化都离不开数据思维。”这种精打细算让盈孚毛衫始终保持“小而美”模式——6家工厂、50名员工,部分订单分包给当地的个体加工户,既控制成本又能灵活应对需求。

事业有成后,翟同振坚持每年捐赠物资给敬老院和学校。“我自己穷过,所以知道雪中送炭的意义。”这种责任感也体现在他对员工的关怀中:工厂逢年过节都会发放多次福利,对于年长员工,翟同振都会特殊照顾,“留人更要留心”。

从代工到自营出口

2017年成为企业转折点。翟同振通过山东省商务局的展会首次赴日本参展,凭借与某家日企高度匹配的工艺要求,赢得了一次珍贵的合作机会。“对方要求极其严格,光是打样品就磨合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都是我们自己承担。”他回忆道。这份坚持最终换来日企的信任,2018年双方开启自营出口合作,企业产值随之翻倍。

谈及日本市场的特殊性,翟同振坦言:“工艺要求近乎苛刻,但这也倒逼着我们升级工艺水准和质量管理水平。”如今,盈孚毛衫已为多个国际快时尚品牌代工,包括日本一家著名快时尚品牌的针织品类。不过,他并未止步于代工:“我们注册过自主品牌,但内销市场需要人才、资金和团队支持,这正是我们的短板。”

翟同振坦言海阳毛衫企业的代工产品主要是中低档毛衫,目标群体注重款式新颖、花色多样及合理低价,不关注原料、产地、品牌和耐久性。据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站介绍,这类产品每年只有五六个月穿着期,多数消费者购买后穿几十天即丢弃,人均消费约2~3套,单件均价6.5~8.3美元,年花费几十美元,这种消费方式更加契合欧美、日韩等市场消费者的时尚追求与购买力。

但翟同振始终渴望在自主品牌的打造上有所突破。“代工门槛低但利润薄,做品牌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当地企业大多不敢冒这个险。”早几年,盈孚毛衫曾尝试推出男装品牌“谦谦君子”,并在京东平台探索线上销售,却因线上退货率高、缺乏流量支持而受挫,此后便转向线下B端市场。“政府如果能在区域品牌代言或直播资源上倾斜,或许能打开更大的内销局面。”他建议。

环保压力与人力成本上升也是挑战。翟同振提到,当地政府通过低息贷款支持企业绿色转型,“我们的工厂已将燃煤改为生物质燃料,但高端人才短缺仍是产业升级的瓶颈”。传统产业吸引力有限,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年轻人更倾向于前往青岛、烟台等大城市工作。海阳市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约66.39万减少至2023年的57.11万左右,虽部分“毛衫二代”返乡创业,但整体人才红利尚未完全释放,毛衫产业升级动力不足。

未来解法:文化赋能与产业协同

海阳市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毛衫加工基地,拥有50余年的产业发展历史和显著的区域优势。据2024年山东海关总署统计,海阳有针织毛衫企业450余家、个体加工户5000余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年加工毛衫4.5亿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80亿元。在海阳毛衫出口的核心枢纽青岛港、辅助节点烟台港和威海港,每天都有来自海阳市大企业小商户的针织毛衫辅料、设备、成品进出。

对于海阳毛衫产业的未来,翟同振认为需要挖掘本地文化价值。“我们尝试过海阳地雷战等红色元素主题的设计,但市场反响平平。”他期待政府与企业协同,将海阳的“毛衫名城”标签与文旅结合,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区域品牌。

海阳毛衫产业的代工底色,曾是无数企业赖以生存的温床,却也成为困住创新力的茧房。“代工是生存,品牌才是未来。”这位草根企业家的选择,暗合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时代命题。

面对消费市场快时尚与可持续的悖论,他既未盲目追逐风口,也不甘困守低端链条,而是以“小而美”的生存智慧,在代工与品牌之间探索第三条道路。翟同振们的突围之路,恰似一针一线编织的隐喻:在全球化经纬中,唯有将传统产业的厚重积淀,转化为创新驱动的柔性力量,才能让中国制造从世界工厂的幕后,走向价值链顶端的聚光灯下。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都该如毛衣针脚般细密扎实——因为真正的破局,从来不是颠覆重来,而是在坚守中织就新生。

0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盈孚毛衫  翟同振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