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株洲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6年形势展望
刘松林 2016-01-27 14:43:50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及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政策,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生产增速逐步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逐步转变、企业效益稳中显好等良好态势。2016年株洲工业仍面临着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诸多挑战,工业经济仍要将努力保持稳定增长作为重要任务,加大创新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2015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生产增速逐步回升。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087亿元,增长8.2%,增幅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2.1和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从2015年各月数据看,1-2月份全市规模工业生产增速为6.7%,1-3月回升至7.2%,1-6月为7.7%,1-9月为7.9%,1-12月为8.2%,呈逐步回升的态势。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株洲工业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在稳增长的同时,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取得了明显效果。

  

1、产业高端化成效明显。株洲工业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端化,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2015年,全市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504.1亿元,增长9.5%,增幅高于规模工业1.3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1%,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增加值110.9亿元,增长9.7%,高于规模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4%,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2、产业集约化水平提升。2015年,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8.3%,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株洲国家高新区完成增加值400.6亿元,增长8.5%,湖南醴陵经济开发区完成增加值175.3亿元,增长10.3%。

  

3、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小微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协调增长势头较好。一方面,小微型企业增速继续领跑规模工业,产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实现平稳增长,成为支撑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1-12月,全市规模工业小微型企业增加值326.4亿元,增长8.6%,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935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63.5%,增加值占比为30%,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2.3%,拉动增长2.6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0%,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略低0.2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增长7.4%,增幅较年初提高2.5个百分点,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比缩小1个百分点。

  

4、市场发展活力有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较快,市场主体地位逐步确立。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683.6亿元,增长10.4%,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62.9%,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8.7%,比去年同期提高21.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

  

(三)增长动力转换成效初显。一是轨道交通产业拉动有力。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总量达1003.7亿元,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其中,轨道交通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长8.5%,高于规模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17.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在国家首批94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中,株洲有4家企业项目上榜,其中有3大项目均是轨道交通项目。湖南首批10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株洲的中车株机、时代电气等轨道交通企业就占了3席。二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2015年,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3.3亿元,增长9.7%,高于规模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8.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25.9亿元,增长17.9%,高新技术产业增速高于规模工业9.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8.4%,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济效益稳中显好。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0.7亿元,增长6.6%;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7%,比上年略降0.3个百分点。从企业看,全市92%的企业仍然实现盈利,其中,中小微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分别实现利润60.2亿元和38.5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4.1%;从行业看,37个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从企业用工看,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为49.5万人,增长5.9%,为工业生产企稳创造了积极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1、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一是传统产业占比仍然偏高。2015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9.9%,比去年还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3.8%。二是五大优势产业占比依然偏低且发展不均衡。2015年,五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6.9%,其中仅轨道交通装备业和陶瓷业占比超过了10%,分别为16.7%和 13.3%,其他三大产业占比偏小,汽车制造业占比3.1%,服饰业占比2.0%,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占比1.8%。

  

2、新增动力不足。企业数量相对减少,且规模偏小,对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截止到2015年12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473家,比2010年的1491家还少18家。2015年1-11月,全市月度新增的新投产企业仅24家,而全省达到了424家,我市新投产企业数量全省排名第6位,永州、邵阳、长沙分别达到了91家、89和55家。从新增企业的贡献来看, 2015年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9%,仅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

  

3、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大。一是小微企业资金回笼难。1-12月,规模以上小微企业应收帐款74.96亿元,增长19.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达到41.0%。二是企业成本上升较快。1-12月,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1.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8%,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费用增长11.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0.5%,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个百分点。四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51.2% 的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人工成本上升是企业经营中的主要困难。三是订单不足影响产能发挥。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8.4%,而导致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主要是订单不足,占比31.7%。

  

三、2016年株洲工业经济形势展望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2016年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展望2016年新常态下的株洲工业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是以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业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带动下,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株洲轨道交通产业2015年成功迈入全省第五个过千亿产业行列,在国家、省、市政策扶持下,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二是高耗能产业、传统低端产业仍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减缓,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三是清水塘搬迁的影响。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及省委、政府湘江治理一号工程要求,清水塘地区的株冶、株化、柳化桂成等大型企业相继关停或减产。2015年,该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下降10.1%,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同时,对全市工业用电量影响较大。1-12月,株化、柳化两家企业用电量1.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6.9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用电减少量的71.9%,影响全市工业用电量下降9.1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2016年株洲工业经济既面临较多困难挑战,也存在一些积极的因素和有利条件,只要有针对性地化解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工业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四、几点建议

  

1、以“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为中心,做好规划。一是规划好。轨道交通产业2015年已率先达到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其他四大产业距离实现千亿产业大关尚有不小差距,要认清当前形势,摸清五大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做好五大产业的五年发展规划。二是布好局。依托产业园区,做好空间布局,实行产业分工,坚持特色立园、特色招商、特色发展,形成“一业为主、集群发展”的格局,避免定位雷同,抑制无序竞争。引导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建设一批以五大产业集群为特色的重点园区和产业带。三是分好工。确立重点产业领导牵头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引入考核机制,明确奖惩。

  

2、以“株洲工业走出去战略”为抓手,开拓市场。驻株央企——中车株机公司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2015年先后获得超过300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订单,是我国第一个出口电力机车、双能源地铁工程车、城际动车组以及向欧洲出口动车组与轻轨列车的企业,并以21亿美元南非电力机车合同,创造我国同行业单笔最大出口订单纪录。因此,要以中车株机公司为榜样,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主动推动株洲优势企业深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东南亚、非洲、拉美、南亚以及“金砖国家”、“金币四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土耳其)等重要区域市场,通过合资、投资或并购等方式,在当地建设根据地,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补齐开放型经济的“短板”,加入到中国工业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各级、各政府部门应多为本地企业提供国际、国内交流平台,推介本地企业或产品走出去。

  

3、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手段,增强活力。一是要立足于本地配套引资。按照完善株洲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的要求,出台支持政策,一方面支持本地大企业在株投资建设配套项目。另一方面,引导为驻株主机企业配套的外地企业搬迁来株或在株建厂。提高大企业本地配套率,形成大产业、大配套、大循环的集群发展模式。二是要注重招商的项目质量。鼓励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特别注重引进开发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工业项目。

  

4、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为宗旨,做好服务。一是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让创新创业者想干事有机会,能干事有作为,干成事有地位。努力培育后备规模企业,全面落实“小升规”、“个改企”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做好“规下”升“规上”申报工作,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家以上。要设立专项资金引导、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等实际问题。二是积极培育 “十百千”工程企业。要把企业成长“十百千”工程作为主抓手,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的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1亿元企业30家。要强化服务责任,进一步落实好服务责任制,畅通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渠道。特派员要及时协调解决好重点企业问题;企业服务热线平台要全面收集中小企业问题,并及时交办落实,做到事事有回音。要强化名录管理,建立“十百千”工程企业名录,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进入名录的企业,在政策扶持上将优先落实,在项目资金上将优先安排,在要素供应上将优先保障。三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合作平台,发布中小企业产品推介目录、大企业产品需求目录。定期组织召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提升重点产业本地配套水平。

3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株洲  经济运行  形势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290)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