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在同质化营销中不断内卷
郑栾 2023-03-17 11:15:56

最近的一则消息,3月上旬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总指数为99.91,下跌0.09%。从分类指数看,名酒环比价格指数为99.84,下跌0.16%。地方酒环比价格指数为99.98,下跌0.02%。

宏观来看,这只是春节之后的正常价格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名酒价格比地方酒下跌幅度更大。名酒的好日子,或许还会持续很久,但对经销商来说,很多名酒不赚钱已经成为普遍的事实,问题出在哪里?

商界好酒记者认为,目前中国酒业的同质化相当严重,已经影响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潜力,红酒如此,以名酒为核心的白酒更是如此。

打开电视不难发现,名酒广告已经是央视最重要的广告客户,但这些广告往往单调地强调历史、技艺、口感,缺乏特色和个性,遮掉品牌名,我们甚至很难分辨这是哪个品牌,哪一款酒的广告。

图片来源:央视广告截图

这是非常值得营销工作者和媒体去钻研、改变的,2022年进口威士忌的大火证明,当前的年轻消费者完全可以接受个性化的高价值产品。差异化的品牌、产品,绝对可以打开蓝海市场。

01、中国酒,缺乏差异化的特征吗?

也许有人会反驳:中国酒根本没有同质化,仅白酒就有浓香、清香、酱香、凤香、米香、芝麻香、药香等十种以上的香型,工艺不同,味道和气味也大相径庭,怎么能说中国酒陷于同质化呢?

我们当然认同这样的看法。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酒的历史也有数千年之久,中国酒有差异化的土壤,但眼下,无论何种香型,营销手段和产品设计都是大同小异的,很难突出产品的个性化。

电商旗舰店,既是名酒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也是传递信息一种方式。打开各大名酒的京东旗舰店,会发现这些名酒的旗舰产品的宣传语,很难突出其特色。

比如五粮液的宣传语是“香醉人间五千年”,国窖1573的宣传语是“你能品味的历史,国窖1573”,青花汾酒30复兴版的宣传语是“大国之酿,青花汾酒”,古井贡古20的宣传语是“每一滴都是人间佳酿”,只有洋河、舍得和青花郎的宣传语带有一些差异化的特性,“匠心洋河,品味绵柔”“舍得酒,每一瓶都是老酒”“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

不客气的说,当下的高端白酒,其营销的发力点都是和“国酒”沾边,强调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低调一点的强调自己的老八大名酒地位,狂放一点的就去争抢所谓“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头衔。

而实际上呢?上述几款宣传语大同小异的高端白酒,其实工艺都是不同的,从浓香型白酒看,川酒中国窖1573是单粮浓香,五粮液是五粮浓香,舍得是六粮浓香,洋河不仅是苏酒的工艺,还在酒曲中加入了豌豆。古井贡虽然和五粮液用同样的五种粮食酿造,工艺却完全不同,连酒曲都需要用三种。

剩下的两种高端白酒,汾酒是清香型,青花郎是酱香型,区别就更大了。

然而,这些高端白酒,却很少对自己视若珍宝的工艺做宣传,口感上也多以“香”“柔”“醇”等相对抽象的词做形容。

是名酒品牌们太懒了吗?非也,是因为它们不敢拿旗舰产品去冒险。

02、消费者期待差异化表达

旗舰产品是每个名酒品牌的生命线,既是利润来源,也是营收大头,所以营销人员只敢用那些经过无数次行业验证的词语和概念,这样至少不会出问题。假如用错了概念,找错了代言人,或者让消费者产生了误解,哪怕只是稍微改变了品牌的形象,都会有销量下滑的风险。

舍得酒此前让脱口秀演员杨笠登上“舍得智慧人物”的封面,就被消费者群嘲“喝舍得酒,做普信男”,舍得股价大跌,很难说和这起风波没有联系。

图片来源:舍得酒业微博截图

归根结底,目前高端白酒的消费者,还没有宽容到能让企业去在产品宣传的层面试错。毕竟,高端白酒已经可以划入奢侈消费品的行列,奢侈品是很难剑走偏锋的。所以,名酒们只能拼命往自己身上堆叠那些空虚的形容词,强调百年甚至五百年的历史。

而实际上,名酒企业背后有很多可以打动人的故事,也有很多值得去具象化书写的历史文化,比如五粮液的明清老窖池可以产出60%~70%的高端基酒,100年以内的新窖池就只能产出5%~10%;泸州老窖的窖池群早在1996年就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拥有全国浓香白酒90%以上的百年老窖池;洋河的古法封坛会用到猪血、蛋清等天然原料,用手工水绵纸裱糊40多层才能密封坛口。

这些故事却少有人讲述,名酒们在营销上只能不断内卷,导致同质化越卷越严重。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端白酒的消费者不仅对酒质好不好感兴趣,也对酒质为什么好,好到什么程度感兴趣。

我们期待有一天,名酒们能勇敢地将自己身上的匠心讲述出来,如果能用短视频甚至游戏等互动手段呈现出来,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茅台的《巽风数字世界》虽然效果不佳,至少也为行业开了一个头。

03、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白酒都需要改变

商界好酒记者认为,要改变白酒在营销上的同质化,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大方向一同发力。

首先,从品鉴层面,中国白酒需要一套简明易懂的品鉴体系,优雅、纯正、细腻、舒适等形容词,或许对专业的品鉴来说非常精准,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过于抽象。如何具象化地去描述中国白酒的口感、气味、味道,将会是今后白酒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果没有这样的品鉴体系,消费者就无法准确感知酒体的质量好不好,好在哪,有什么特色,酒体质量和工艺、品牌历史就无法连接起来,给消费者更立体的品牌形象。

如果消费者只能感叹一句:这酒很好,很香,那么营销上的内卷和同质化就是必然结果。

要建立一套简明易懂的品鉴体系并不容易,这需要企业、专家、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从而自上而下地影响和改变消费者。

其次,在消费者的层面,企业、产品和意见领袖们可以去尝试更多的引用方式,比如混饮、加冰,甚至鸡尾酒的方式。

这些尝试,过去几年有部分酒企做过尝试,但这些尝试的影响都不大。很多人认为,加冰、加水、加汽水等会严重影响白酒的香味,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和白酒同为烈酒,风味物同样丰富的威士忌、干邑白兰地等酒类,一样有混饮和加冰的喝法,并且在消费者群体中广为流行。

它们可以,白酒为什么不可以?

同时,白酒关于餐酒搭配的研究实在过于匮乏,无论是几十块一瓶的光瓶酒,还是上千元一瓶的高端白酒,最佳且唯一的搭配就是花生米。这实在不是一个成熟酒种应该有的“配套设施”。

中国发展千年的美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居然不能深度融合,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目前,已经有小部分酒企在研究餐酒搭配,但这还远远不够。在短视频、社交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餐酒搭配可能隐藏着很好的商业机会。

酒类博主们与其在品酒层面内卷,不如在这个方向上做做尝试。

最终,只有让消费者喝舒服,喝明白了,白酒的营销同质化困境才能解开。期待这一天尽快到来,也期待更多的企业、媒体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中。

21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白酒  营销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6465)

张章
张章2023-06-09 00:54:43
这写得不错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