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8点,在稍显炎热的夏日,民谣歌手枯木逢春李卓以一首《来到你身边》,在蜚声上海LIVEHOUSE里开始了他2024人间八万里巡回演唱会的上海站演出。
“到你身边,永远永远,无法多想,就在今天”,枯木逢春用深沉的嗓音带着台下的观众们进入了温柔丰富的民谣世界。
不同于其他LIVEHOUSE歌手火热躁动的现场,他的歌声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故事感与抚慰感——人们在他的歌声里感受他“亦是此间少年”的音乐自我表达,了解他所走过的“人间八万里”;也在他的歌声里找到自我与他的共鸣,回忆自我的经历与故事。
枯木逢春李卓《人间八万里》巡演上海站现场
“运气很好”的原创音乐人
对于自己作为音乐人的成长路径,枯木逢春认为自己“运气很好”。
2018年10月,年仅20岁还在读书的枯木逢春在网易云音乐上传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创作品《亦是此间少年》,歌曲后被收录于《亦是此间少年》的同名专辑中,截至目前,这首歌已经收获了7W条评论——这是当时的他未曾预想到过的结果。
他曾在个人微博里提到,“从《亦是此间少年》《你说》《里予》到《我在昨天的梦里又看到了你》,全部都是用手机在宿舍里录的,没有什么好的音质,却是打动了很多人”。
音乐创作的魅力有时并不在于设备的精良,或是公式化制作的精致,而在于直击人心的共鸣感。枯木逢春正是凭借着年少时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独特的自我表达,获得了众多听众的喜爱,正如一句粉丝的评论所言“你我亦是此间少年”,
时至今日,枯木逢春自己对创作的理解仍然没有改变,他坦言:“创作中,我更多的是把自己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把这些都融合起来,放到自己的歌中,也算是做一个纪念。”他一直坚信,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创作者,因而在创作上他是十分自由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新专辑《人间八万里》中的《黄昏城市》,是他在北京时,了解到同事及周围人生活故事有感而作。歌词中“总是匆匆忙忙的走完一日三餐,身边寥寥无几的伴也不怎么见,感情故事早在几年前就停刊,回到三十平米的房间幻想明天,到处都是贴满为你好的标签”,写出了他对在北京这座城市中生活、漂泊的人的感受。
他说,“虽然现在不待在北京了,但每次来北京都有不同的感受,来来往往,在这座城市里也写了很多歌,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希望自己的歌曲能够给在漂泊的你带来一丝安慰。”
平衡个人的情感表达与听众的共鸣对他而言并不算一个难题。他认为作为一个创作者,更多地会注重表达自己,至于听众的共鸣,则是自发的——大家会从歌曲中听到自己的故事,而后产生独特的专属于听众与他的情感共鸣。
在创作时,他也和许多创作者一样,偶尔会遇到瓶颈。他希望寻求自己创作风格的突破,遵循“创作应该是不被定义的”,去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专辑。第四张专辑《人间八万里》正是在这一情况下诞生的。
回头看,已走过人间八万里
枯木逢春提到,第四张专辑《人间八万里》的创作不同于他的第一张专辑《亦是此间少年》的纯粹自我抒发,想表达的是自己这些年来经历了许多成长与改变后,再回头看的感觉。年少成名,走过了“八万里”后,亦是此间少年。
“从开始创作第一首歌,到最后所有歌曲的录制,所有的东西的完成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仅仅耗费 6 个月左右,枯木逢春就完成了这一张专辑中的11首歌,这对他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亦是此间少年》还是学生时自己随便学习的歌曲创作,现在的枯木逢春已经慢慢地进入了音乐制作行业,进行了更加专业的音乐制作学习,在专辑制作上也显得更加成熟。
这张专辑同样也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可,在评论区里粉丝们表达着对这张专辑的喜爱与支持:“五年啦!看着你从一专《亦是此间少年》到现在的《人间八万里》,未来还有很多个五年”“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好奇你的名字”,更有人称其为“浪漫诗人”。
一次次的全国巡回演出,将欣赏他创作的粉丝们凝聚在了一起。现在的枯木逢春,已是微博拥有63.7万粉丝的原创音乐人。
21年时,他曾在微博上回忆自己第一次办现场演出时的场景:“第一次自己演出,那时候也就5、6首歌,自己也是突发奇想,然后(自己)找场地,做海报。在2019年1月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演出,那一场竟然有10多个人来看,还有从别的城市过来的,那时候就一把吉他、一个人,唱得不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唱,就这样,第一次的演出也完美地结束了。至今也难以忘怀!也不知道那场的那十几个人能不能看到。想做就去做,就这样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演出!”
许多还是大学生或刚进入工作岗位的粉丝从异地奔赴巡演的热情,总是让他分外感动。“真心感谢每一个关注我的人,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每一条私信,每一句关心,都让我有能够继续向前的勇气。在最低谷的时候都是这些来陪我度过的,每一束花,我都记得,每一封信,我都看了,也在细心保存着。搬了好几次家一直都带在身边,像是一个护身符。等到以后,或许你们都忘了,但我还会记得。”
粉丝总是喜欢称呼他为“李卓”“卓哥”,或许也是因为感受到他对待粉丝的真诚和零距离感。
枯木逢春李卓接受商界记者采访
舞台上的音乐人亦是此间少年
《华语乐坛趋势报告(2022)》中指出,华语乐坛正式从精英化时代进入平民化时代。越来越多像枯木逢春一样的“宝藏”音乐人的创作表达正在被大众发现。
这些音乐人或像枯木逢春一样自学成才或科班出身,他们将自己的创作发布在平台,被听众们发掘后通过评论、收藏、分享让歌曲流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成为备受瞩目的“音乐人”。
正如枯木逢春所认为的那样,“歌曲如果创作出来是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简单来说就是好听的话,就可能会被更多的人听到”。
音乐市场近年来正在发生着一场场“专-业余革命”,被称为“以专业标准工作的专-业余爱好者”的生产者,他们做出的贡献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大幅增加,他们就是未来的专业工作者。
对于自己独特的音乐成长路径,枯木逢春也有一些想要分享给新一代的音乐人:“我觉得就是大家创作时不要想得太多,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做音乐、做创作,不要被很多事情所影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更好。”
结语
上海场巡演时,炎热的场地与观众们的热情让枯木逢春偶尔停下来擦拭脸上的汗水,他向台下发问:“你们都听我的歌多久了?有没有从一开始(创作)就开始听的?”
台下有一位粉丝热情地回应道:“四年!!都在!!”
记者在采访中问到他为何会起枯木逢春这个名字时,他回应:“选择枯木逢春这个名字,也是这个名字比较有寓意一些。”
至于寓意是怎样的,记者在他的微博中找到了答案——“枯木会不会逢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们就是我的春天!”
枯木逢春李卓《人间八万里》演出现场
记者:张岑侯;摄影:刘偲祺;摄像:王思源;编辑:王奕丹
评论
全部评论(1)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