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各奔前程
阑夕 2017-07-07 10:40:59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不同流派的分享平台从内容形态、信息聚合等方面拉开差距,同时影响着用户的偏好。

■文/阑夕,互联网观察者

一度如火如荼的知识经济终于进入略显平淡的阶段,这倒未必见得是某种盛极而衰的颓势,更像是人们议论角度用尽之后的审美疲劳。在解决学习焦虑的过程里,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正在加速逃离原本的教育积累,“知识经济”显得具有某些刚性需求的属性。

7-11的SKU尽管不高,但强在精细运营。得到也符合精细运营策略——既要照顾用户体验的舒适感,也要维持作者收益的增长率。它“抓捕”头部内容的能力相当出众。

今年五月,得到公布了一份“内部品控手册”,几处细节挺有故事,比如运营编辑需要遵循“避免和作者直接谈论内容本身”的沟通艺术,这种不失柔软和聪明的技巧是为了保障作者的敏感自尊,杜绝传递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得到甚至设有管理用户留言的规范制度,由专门的团队处理那些不够友善的评论,这在很多以平台化著称的内容产品里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而喜马拉雅在塑造头部内容上努力,比如马东团队策划的音频节目“好好说话”,就是它的一颗山巅明珠。但是“好好说话”能获得的资源是一种依赖劳动密集型的运营福利,注定是能者多得。因此喜马拉雅要尽可能地成为入口,然后借助算法规则合理地分配流量。

喜马拉雅忙不迭地要上会员制,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会员日”,和年底的“知识狂欢节”遥相呼应,成为集中促销的两大活动。这不仅是开业酬宾式的自造热闹,也是为了复制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模式,提前建立消费承诺,这种资格可以在重复消费的过程里为它带来更高的收益。

喜马拉雅在2017年以来的付费用户月均ARPPU值已经超过90元,这在虚拟消费市场几乎已经直逼游戏行业,坐上了内容消费平台的头把交椅。

通过得到的纵深和喜马拉雅的横贯共同画出的坐标体系,知识经济产业的宏大格局已经跃然纸上。在单体方面,比如“好好说话”的4 000万元营收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2 500万元营收,早已拉开盛世一角。

风幡既动,仁者心动。

早些时候,新榜就上线了一个付费内容分销平台,帮助自媒体兑现剩余流量。具体的操作原理和广告联盟十分相近,由贩卖方制定推广物料,再交给愿意“揽活”的微信公众账号分发出去,每导入一个新的付费用户,分销方都能获得一笔佣金。

目前,参与新榜内容分销的自媒体超过5000名,而喜马拉雅、小鹅通等平台也在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将数以万计个付费内容项目接入了分销平台。

更有趣的是,连新浪微博也在复刻曾经作为现象级产品的分答的做法,在去年年底推出微博问答,由于能够借助将回答内容同步到信息流,它在传播效果上很快超过了分答,并将诸多大V“拉下马来”玩得不亦乐乎。

在新浪微博的CEO王高飞眼里,微博问答和付费阅读等产品相等,是新浪微博向内容生产者“赋能”。微博无意将之独立出来壮大发展,而是借之丰富产品的访问黏度,让平台变得更全面。

这种安放思路,也体现在知乎Live这里,直到今天,知乎Live也没有成为一款独立的App,而是固执地插入知乎的社区信息流。在内容形态上,知乎Live有些把讲座予以数字化的意思,而不是把内容本身当成商品分发出去。

知乎的创始人周源曾是《IT经理世界》的记者,他对比当年每个月出版一本杂志的清醒,对比现在身为信息消费者的自己,“一天可能就要看十几本甚至几十本杂志的信息量。”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信息的流通路径在被不断缩短,而侧重于实时性的知乎Live,似乎也高度符合这种界定。

十六世纪的欧洲,知识传播带宽的几何级增长,直接摧毁了宗教文明,为欧洲赋予了荣光万丈的文艺复兴。几百年过去,又一场革命悄然而至,知识经济的交易市场,从地中海周围城邦人头攒动的贸易市集上,转到电子屏幕上一个个圆角矩形的图标里,而不同流派在商业方向的渐行渐远,也在影响着人们的不同偏好。

[编辑 吴梦涵 E-mail:sjplwmh@163.com]

15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知识经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90)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