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口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中国。
人口是经济最小单元,
更是中国经济庞大发动机的精密零件。
是大国大城崛起的源动力。
02.
重庆和内地31省市,正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全国正在进入人口大变局时代。
2021年,超过一半省份人口负增长。除了众所周知的东北三省之外,连西北、西南甚至中部地区,都开始遭遇人口大盘萎缩。
重庆,2021年,常住人口增加3.50万人。
成都,增加24.5万人。西安,增加20.3万人。
武汉,一骑绝尘,增加120.12万人。
低生育率是人口形势逆转的背景板,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下降到7.52‰,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0.34‰。
人口的迁移流动越来越成为不同城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
归根究底,决定人口迁移的因素,最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差别带来的。
数据来源:国民经略,新的人口流向已明晰?
03.
所以常住人口增量,反映出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维度,产业发展旺不旺。
产业旺,结构优,是对外来人口的关键吸引力。
2021年,武汉以常住人口增加120.12万人的成绩遥遥领先,比第二名成都高出近百万,成为全国新晋“流量王”。
这里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后疫情经济全面恢复、就业机遇大增、毕业大学生留汉以及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
武汉近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集结了小米武汉总部、TCL华中区域总部、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等多个科技公司的“第二总部”。
你就问年轻人想不想留下来?据悉,2021年共有34.5万毕业生留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数据来源:搜狐城市,新一线城市,人口大局竞争
04.
第二个维度,中心区强不强。
城市能级轮动,强省会是需求增量、存量竞争决定的大趋势。
成都和西安就是强省会的代表,人口首位度超过25%。2021年,四川人口增量仅有1.3万人,陕西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规模减少1万人。
但成都、西安的人口增量均超过20万,位居年度人口增长第一方阵。
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从英特尔、富士康、戴尔、联想到京东方,成都一直是“IT西进”的引领者,也是西南互联网重镇。
西安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竞争力颇强,落户门槛又很低,是西北的“流量王”。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西部三城角力,谁主十年沉浮
05.
武汉、成都、西安三大强省会环伺,重庆面对的压力不小。
必须承认客观数据,重庆的人口发展较落后于这三大城。人口增量,产业兴旺,一一折射到就业,房价,消费,投资,民生等等。
重庆,是典型的制造业重镇,对人口红利有依赖。2021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570.21万人,比2020年增加22.25万人,增长 4.1%。受此影响,全市人口老龄化率为17.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
老年抚养负担成为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2021年全市社会总抚养系数为49.34 %,而50%是人口红利线。
数据来源:重庆发布,重庆人口老龄化局势严峻
重庆的人口红利期即将消失,倒逼那些支撑重庆经济的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产业等主导产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重庆制造业正在加快产业链布局,以工业软件赋能制造升级。《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计划在2025年实现5000亿元产值,建成一流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进入全国软件产业“第一梯队”。
当前,国内北上广等地的软件产业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和技术累积,重庆软件产业要迎头赶上,不仅要补齐短板,更需要找到产业突破口。
成都同样在做产业链,重庆打造“智慧名城”亦是如此,这将是大城市吸纳更多人才的战略腹地。
图源:华龙网,智博会已成为重庆名片
06.
重庆走在不断增强产业、吸引人才的路径上。
那么,如何看数据感受重庆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力量?
2021年,全市外出人口1536.1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量的44.99%。与2020年相比,增加28.18万人。
其中,市内跨区域人员逐步增多,达1123.55万人,占全部外出人口的73.14%。
外出市外人口412.56万人,较2020年减少5.00万人,连续第八年保持外出市外人口总量减少态势。
全市市外外来人口继续增加,市外外来人口规模达到222.77人。
人口流动更频繁,人口在稳定回流,新重庆人越来越多。
数据来源:重庆发布,年轻人你会回去渝东北吗?
07.
比照成都西安的“强省会”模式,重庆囿于地形地势分割,难以完全效仿。但事实上,重庆主城都市区保持着较强的人口集聚力。
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1038.9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32.4%。主城新区常住人口为1079.64万人,占33.6%。
同时,人口素质也在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88年,全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到19.1%。
过去十年,重庆常住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达到3205.42万人,比2010年增加320.80万人。
长期的人口流向,还是由一个地区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决定。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理应成为大西南的人口自熔炉。
如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释放都市圈势能?
如何更高规模地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
是这一轮人口大变局时代,给重庆的新考题。
08.
重庆的成绩是好的,她可能走得慢。
但态势向好,重庆有底气、有理由弥补差距,追求超越。
城市、国家的竞争,
终究是人,知识和产业的竞争。
祝福重庆,不拘一格降人才!
重庆的两江四岸,江山大好,人杰辈出
各位朋友,请识别上方二维码,
关注白衣海盗。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后台联系。
3.欢迎关注点击上方,或扫码白衣海盗公众号。
4.商务微信:cqyangyu2014 或 电话:13512333311
评论
全部评论(15)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