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抢人”!
林敏 2018-05-14 16:14:57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暗战,各省持续升温。

4月24日,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表示,要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积极推出最优惠政策,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打好“人才争夺战”。

引才政策频出

去年,刚刚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的程自强,选择从武汉回到江西。“我是江西人,而且当时江西人才引进的政策不错,尤其是各大高校对引进博士的力度比较大,给房、给钱、给职称,所以我决定回江西发展。”

诚如程自强所说,近年来,江西引才育才聚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到江西发展。

4月13日,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引进类项目评选申报工作结束,共接受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698名高端人才的申报。“双千计划”去年11月正式出炉,江西计划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面向省外和国(境)外,引进1000名左右“高精尖缺”优秀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面向省内重点培养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随后,各设区市也在针对自身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抢人才优惠政策。5月2日,南昌市最新人才新政“英雄城聚才计划”正式实施,计划未来五年安排10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聚集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急需人才,新增10万名技能人才,吸引50万名青年人才在昌创新创业。与以往相比,此次引才政策全面覆盖“高中基”各阶层人才。

紧接着,赣州公示了20名面向海内外选聘的博士党政储备人才拟聘用人员,这些储备人才如工作表现优秀,四年后可提任副处级职务。除了在工作方面的安排外,在生活方面赣州市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选聘人员在赣州没有住房的,可优惠租住人才住房或享受租房补贴,租住2年后可按核定价的80%购买;自行解决住房的,来赣州工作满2年后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住房补贴。除正常的工资待遇外,给予每年6万元的人才特殊津贴,连续发放3年。

其实,在此波“抢人”大潮席卷之前,江西各地市早已陆续出台政策,招贤纳才。2011年,九江市启动“双百?双千”人才工程;2013年,上饶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饶商回归”工程,举办“全球饶商大会”,统筹一亿元发展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服务;2016年,宜春市部署“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培育计划”等9项人才工程和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举措……

不仅如此,江西已连续4年组团北上“抢人”。今年3月26-28日,江西组团赴东北地区开展专场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并计划从4月-12月,组团外出举行7场招聘会“抢人”,力争全年引进1000名博士。

城市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江西各地竞相使出大招吸引人才,送户口、给房补、发奖励……一场没有硝烟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现在的程自强,已经在华东交通大学任职近一年。“我当时也比较了一下各省市在政策、经济、平台等方面的情况,最终还是被华东交大优厚的条件所吸引。”

平台是关键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告诉记者,他对江西抢人才政策比较看好,“现在全国都在上演‘抢人’大战,江西现在的政策还是比较开放的,力度也比较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因其经济实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机遇,吸引了大量人才前往,江西可以从侧面赶超,吸引人才。在麻智辉看来,吸引人才最重要的还是搭建好平台。对高端人才来说,重要的不只是薪酬,他们最看重的是发展平台。“能做成事、做他们想做的事才是他们最在乎的。”

对此,程自强也表示赞同,“其他省市的条件并不比江西差,甚至更好,我最后选择回到江西还是看重了江西的平台。”在同等条件下,承诺优先考核评职称、提供一个专业的实验室、相对自由的研发环境、研究成果可以转化等才是吸引程自强留下来的关键。

既然享受到了这里的优厚条件,就要用自己的力量为江西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是程自强暗下的决心。同样,他也期望可以像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方玉明一样,通过学校构建的平台发展自己的事业。

2013年,方玉明通过江西财经大学的引才计划,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江西从事视觉大数据等方向的研究,如今已是江西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之一,并获2017年度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计划资助,其团队还与省公安厅反恐总队合作,研究基于公共安全的视频处理技术,直接服务社会发展。

麻智辉分析说,江西在吸引人才之后,要通过搭建更好的事业平台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其营造更适合的工作环境。也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的人才管理模式,释放人才潜能。

当前,江西各地不断完善人才成长机制。今年4月,江西出台46项举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放权松绑、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为更好留住人才提供保障,让人才既能“留身”,也能“留心”。随着江西引进人才政策的不断“加码”,越来越多的人才会程自强一样选择江西。

环境是短板

虽然江西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但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缺乏依然是江西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难题。

“人才就好比一粒优良的种子,要让这粒种子落地、生根、成长、结果,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成长环境。”麻智辉分析说,江西目前的人才成长环境只有70分,还需要不断改善。

而人才成长环境,最基础的就是引才政策。比如,石家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落户手续当日办结,本科生购房补贴5万;厦门为留住人才,买房打折,顶尖人才团队,资助最高可达一个亿,给钱给政策;长沙买房局部取消限购、几乎零门槛落户……与之相比,江西各地市引才政策的力度和开放度有待提高。

除了向人才提供“愿意来”的政策外,更重要的是搭建好人才成长的平台,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人才优先发展的保障体系,让人才来了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有“不想走”的创业环境。

“我有许多同学想回江西发展,但发现相关专业的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研发平台,这些企业的研发部门大多设在其他省市,而江西更多时候只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代加工而已。”程自强告诉记者,当初和他一起准备回江西的同学,经过几轮面试后,并没有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最后不得不选择离开,去南京发展。

程自强说,江西基础条件存在不足,缺少一些高精尖的创新产业。为此,江西要改善发展环境,要继续推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新经济企业孵化器等企业人才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一产一院”、“一产一校”工作,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另外,麻志辉坦言,江西本土人才流失现象也十分严重,江西在为引才引智出台一系列政策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本地人才。。网络上有段子形容江西的人才流动:赣州人去广东,萍乡宜春人去长沙,上饶人去杭州、上海,九江人去武汉,省会南昌基本上是无人问津。虽然表述太过,但不可否认,多年来,江西渐渐成为一个“人才中转站”。

《江西省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博士层次毕业生中,江西生源占比为66.67%,而在省内就业占比为71.3%,流向顺差为4.63%,即流入。而硕士、本科、专科三个层次均为逆差,即流出,比例分别为5.91%、15.62%、20.29%。江西高校毕业生流出的目的地主要是广东、上海、浙江。

刘奇曾多次强调,江西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靠创新,根本靠人才。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的江西,在这一轮人才竞争中想要占得先机,就要充分利用引进人才和避免人才流失,形成结构优良的后备人才梯队,推进江西的高质量发展。

7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江西  城市  人力资源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87)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