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全球食品研发执行副总裁Isabelle Esser在FBIF2018食品饮料创新论坛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主题《把握亚洲市场消费新风向》的演讲,并以消费人群的结构变化为出发点,对亚太食品发展的创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Isabelle Esser认为,食品市场正经历着大规模的人口变革,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千禧一代、特殊需求人群(如穆斯林)、老年人群四大人群,已经成为食品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在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满足这四大主要消费群体的的需求,都会是食品企业创新的核心。
中产阶级的崛起,亚洲成为全球食品市场的主战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及中等以上收入人群的数量快速增长。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中产阶级人群居住在亚洲,由此带来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市场消费水平的偏移,这种偏移,更多是表现在消费升级上。
根据Isabelle Esser分享的数据,截至2030年,亚洲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10亿人次,较2018年增长2/3,这些人主要来自于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印尼和孟加拉国。相比之下,北美及欧洲地区中产阶级的比例将会出现下滑趋势,这也是全球人口结构最大的变化。
Isabelle Esser还指出,类似的趋势同样表现在中产阶级的消费量上。预计在2030年,北美和欧洲市场中产阶级总销售的全球占比将为30%,相比20年前有约20%下降。而在亚洲,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60%。也就是说,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消费水平也会发生偏移。中产阶的级崛起,带来亚洲市场消费水平的提升,让亚洲成为全球食品市场增长的主战场。
千禧一代成市场主力,促使新时代食品文化的转移
毋庸置疑,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已经成为食品市场主力。最近几年的企业食品创新,不论是研发还是包装,大都是将千禧一代的需求作为重要考量标准的。
所谓禧年,指的是20世纪末期出生的人群,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社交媒体以及各种互联网产品是一种与生俱来搬的存在。在中国,2/3的总消费量将会来自于千禧年一代,而千禧年一代有着非常强的数字化背景,受着互联网的熏陶。他们对身体的管理和饮食膳食的管理都与上一代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与老一代消费人群相比,千禧年一代的出现,会改变食品市场结构,带来食品文化的转移。通常来讲,在传统市场的消费场景,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但是现在,食品的社会属性,或者说社交属性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
穆斯林等特殊需求人群,为食品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最近几年,不少食品商都看到了清真食品带来的商机诱惑。的确,在市场细分的主流驱使下,深掘穆斯林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破的一个大好机遇。
根据Isabelle Esser在FBIF上分享的数据,穆斯林群体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穆斯林人群将达到12亿之多,其中,亚太地区会是穆斯林的集中地。目前,大约有20%的穆斯林住在中东地区,62%的穆斯林群体住在亚太地区。
其实,在中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清真食品标准,很多认证都是地方或者省级的,因此,穆斯林对中国食品的信任度并不高。如果想要在清真食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企业还需从产品品质、市场规范层面等多个角度作出努力,进而获取全球穆斯林的信任。
老年人群爆发,或成食品行业下一个“风口”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宽,中国企业对老龄化的感受非常深刻。目前中国老龄化速度推算,2030年全国有三成的人口将是老年人。其实,这不只是中国国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问题之一。
Isabelle Esser认为,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当中,亚洲超过60岁以上的人群会继续快速增长,让亚洲地区的人口结构持续发生改变。按照预测,年龄超过50岁甚至是60岁的老年人群数量将会由5亿增长到13亿。
目前来说,食品饮料企业对老年市场的挖掘,主要集中在“保健品”领域,产品品类单一,而且品牌化程度很低。相比婴幼儿市场的多元化,老年市场的开发显然还存在巨大空间。其实,除了保健之外,针对老年人牙口不好、消化能力减弱、以及特殊的口味需求等等消费特色,市场都可以大有所为。
评论
全部评论(262)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