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商业环境有一个特点,就是同质化严重。各行业皆是如此,一个风景区,总是在同一个位置拍,连文案甚至都一模一样;一件事情,讲述出来的形式也是千篇一律,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玉林路经营着许多的酒馆,可以找到很多共性,暗蓝色调,点型打光,空中包络着啤酒和洋酒的气息,自上世纪至今,似乎就一直是这个形式了。
同质化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对成功经验的认可和追求,以此来找到一个风险较低的舒适圈,但同样的,总会有下一个方式,下一个舒适圈来取代如今的舒适圈。
而玉林路的末端,一家叫硬米的酒馆,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在各个时间段都人满为患,这即是硬米自身实力的体现,同样也是顾客们的自主选择。
由女儿,而开酒馆
硬米创始人老鱼在创立硬米前,并未做太多准备,他原本是在悉尼活动,后来觉得女儿需要陪伴,所以回到了成都。
(老鱼半身照)
“我最开始想开冰淇淋店的,把澳洲的某个品牌带到国内,但是在装修店铺的时候,又决定开酒馆了,这个酒馆里面很多都是我亲手敲定的,我希望它是一个能让客人感到温暖的一个地方。”
温暖一词,让人想起古代,或三五文人一起,或一群侠士一桌,微醺泼墨,豪饮吹嘘,时常还能听到“小二温酒”相关的话语,酒馆里充满着快活的气息。现代酒馆,受西洋酒品的冲击,逐渐成为“夜生活”的代名词,洋红和蓝色等冷色充斥着所有受光面,啤酒和鸡尾酒分布在吧台和桌面,夜的颜色由暖转冷。
硬米为什么叫“硬米”呢?因为店内主要经营的是米酒,主打的不是激情,而是温情。“陪伴”一词是这个时期的老鱼最在意的事情,也是硬米持续到现在的主基调。
(硬米内部)
同时,这个名字也说明了老鱼的一个基本理念——创业一定要做得有特色,有特点才能被人记住。
玉林路,硬米来过
决策,一个极其具备智慧的词语,有现实情况的参照,有未来发展的考量,硬米刚到玉林路,就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别家酒馆热衷于打造潮流炫酷的高冷范,硬米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空间布置得宛如温馨的小家。木质桌椅摆放得错落有致,暖黄色灯光轻柔洒落,大小不一的黄纸灯笼交错地展现出酒馆的纵深,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让踏入酒馆的人瞬间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店内的菜单也别具匠心,除了招牌米酒,各类佐酒小食都源自老鱼的自制秘方。带有雪地色彩的冬煮酒,伴随着底座火焰的燃烧,更适配酒馆氛围;还有软糯香甜的红糖糍粑,软糯外皮裹着滚烫的内馅,撒上的黄豆粉带着质朴的香气,一口米酒,一口糍粑,慰藉着食客们的味蕾与心灵。
“我始终觉得,硬米要活得很好,一定要比别人多一点东西,就像你卖啤酒和洋酒,那我就卖啤酒、洋酒和米酒,你卖烧烤,我就卖烧烤,还卖日料。这样就拉开了不同,客人来到就记住这个店了。”
(老鱼在海外留学时)
据老鱼的自述,硬米来之前,玉林路的酒馆经营时间普遍在晚上十点到凌晨三点,这六个小时汇集了大部分夜生活的群体,人们在这里狂欢,把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情绪,摇滚到空气中,稀释到酒水里。一首《成都》把无数的游客带到玉林路小酒馆的门口,游客见到的便是这样的氛围。红紫灯闪,热烈刺然,暗光绿酒,声色齐鸣。豪意或尚存,文意早不在,诗会酒会终是过去时,天下文人也有其他见遇之地。硬米深夜酒馆营业时间是晚上七点到第二天的早上七点,老鱼说这样可以比其他人多经营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的顾客都只会去硬米,硬米就可以很好地赚钱了。这种思路很快就得到了推广,现在玉林路的酒馆普遍在晚上七点开张,闭店时间延长到了第二天的清晨,酒客们不用斤斤计算自己的夜生活时间。当外地游客问起什么时候可以去玉林路喝酒,回答也变成了,一整个夜晚都可以。
创作道路,手作攀登
“我并没有一个团队去专研新品,只是我自己一个人一个一个地尝试,好吃的写进去,不好吃的也写进去,好吃的标注推荐,不好吃的标注猎奇,你要从一个顾客的心态上出发,这样你的产品利用率才高。”
老鱼把自己的许多时间压缩,投入创作之中,酒水也好,食物也好,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但这仅仅是一部分。硬米深夜酒馆充斥着老鱼的个人色彩,门店的选址,店内的装饰,墙壁的美术,放松的音乐,铺陈的纸垫,桌椅的布置,酒水的呈递方式,酒客手里的小摇铃,也都是一个人拍板决定的。
诸多细节可以看出老鱼对酒馆的投入,他认为喝酒时,写点东西是必要的,所以顾客用的垫纸,找了工厂专门定制,并且要求员工撕纸的声音一定要大。顾客找服务员时不需要用喊,而可以用手边的铃铛。在夜晚也会亲自来到酒馆,为客人服务,言传身教给员工该怎么面对客人。不管酒馆是多人时喧闹,还是少人时安静,背景音乐总是比人声大过一分。
(硬米一角)
硬米不只是满足于做一家小而美的酒馆,它还心怀 “大家”。春节时分,老鱼时常组织社区活动,邀请周边邻里到酒馆相聚,小小的酒馆成了社区情感交流的纽带。不管什么原因,来到硬米深夜酒馆,就不用忍受夜晚的寒冷与孤寂,和他人一起感受年关的热闹与喧嚣。
如今,硬米(麓坊)还开通“白日做茶”服务,硬米这个IP将依靠创新和坚持,走向美好未来。
结语
在商业浪潮滚滚、同质化阴霾难散的当下,硬米深夜酒馆宛如一盏熠熠生辉的孤灯,照亮了独辟蹊径的可能。老鱼凭借一己之力,从父爱萌动的初心出发,在酒馆丛林里硬生生闯出一片新天地,其历程满是可圈可点的坚韧与巧思。
他的创业故事,是对匠心的极致演绎。从酒水食物的手工打磨,到酒馆每个角落、每项服务细节的精雕细琢,无不渗透着亲力亲为的执着。拒绝随波逐流,在大众趋同的暗蓝冷调酒馆风中,他逆势扬起暖黄温情的帆,用木质桌椅、摇曳灯笼、暖心美食搭建起顾客心灵的归港,成为人们逃离喧嚣、寻觅慰藉的不二之选。
(硬米前台)
更难能可贵的是,硬米的格局不限于经营牟利。它延伸至社区邻里,在春节等特殊节点敞开怀抱,缝合都市冷漠缝隙,让温情在酒杯碰撞外,于邻里寒暄、阖家欢聚中满溢流淌;“白日做茶” 服务的开辟,恰似灵动一笔,突破酒馆固有框架,拓展了白昼的可能,为品牌注入多元活力,彰显老鱼求新求变、锐意进取的智慧。
展望未来,硬米在老鱼引领下,无疑手握成功密码。怀揣对“手作”品质的坚守、差异化特色的深耕,以及回馈社会的担当,在玉林路稳扎根基,更将以燎原之势,在更广阔商业版图播种温情与创意的种子,成长为行业参天巨擘。它时刻警醒着逐梦者:同质化困境非绝境,怀揣热忱、独具匠心,定能在商业星河中觅得专属坐标,绽放持久光芒,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续章,让世界见证小众匠心的磅礴力量。
记者:张锦祎;摄影:周逸雪;编辑:王奕丹
评论
全部评论(1653)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