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犬猫,正在成为家里的“娃”,代替婴儿成为新一代家庭的宠儿。
“早上上班,小萌和我一起出门,进车库,然后抱上宝马车的后排座,一起驾车到公司楼下草坪,疯闹耍球奔跑,30-40分钟后,小萌开始享用每天的酸奶+蛋黄的简易早餐。午餐后,又会带下楼解便并小憩一会儿。晚上下班一起开车回家。7年如一日。”小萌是只柯基犬,在宝马车后座上只有开心只有笑……
这是重庆江北嘴一位养宠人的生活日常。
宠物犬猫,在中国家庭里的地位越来越高。
打理宠物每天的日常生活,铲屎、喂食、出门遛弯等,人类正在构建出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和人宠关系。这种关系帮助人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一种稳定感和秩序感。而为宠物负责、抚养宠物长大并为它们带来幸福所带来的慈爱感、掌控感和成就感,则弥补了人们对复杂外界环境的失控感。“被需要”的感受,也为人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感。
闲时立黄昏,相伴共浮沉……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为12411万只,较2023年增长2.1%。其中,宠物犬数量为5258万只,较2023年增长1.6%,宠物猫数量为7153万只,较2023年增长2.5%。远超中国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
宠物,正在代替婴儿,成为新一代家庭的宠儿。
为什么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是谁在养宠物?未来会怎么样?95后新一代养宠人群会带来哪些新的趋势?
宠物市场,是在重演一遍人类市场
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2010–2023 年期间,中国家庭养宠率从 11% 提升至 32%。这几乎意味着每2–4个家庭就有一家养了一只宠物猫或狗,或者说每 7.5 个城镇居民就有一人养了一只宠物猫或宠物狗。
行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宠物产品也不断细分化、品类化,不仅要满足生理需求与健康需求,还要满足更多宠物和宠物主的个性化需求:智能化、多功能、新奇特、宠物黑科技……比如宠物版的排毒养颜胶囊也面世了,帮宠物排出肠道有害物,排出和主粮一起吃下去的粗灰分,净肠养毛,从而实现毛发变美变亮变飘柔……2024年双11,京东超市宠物智能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05%;智能鱼缸成交额同比增长159%。天猫国际双11宠物高增长品牌类目榜中,TOP3类目分别是:猫零食湿粮包/餐盒(增长700%+)、猫/狗美容护理工具(增长400%+)、猫狗美容护理用品(五官清洁)(增长390%+)。
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些人类的需求机会都会在宠物行业被重新做一次。
携宠出行在过去是个麻烦事儿,但今天,宠物友好旅行的风也越刮越大了。《时代周报》与花间堂酒店联合发布的数据报告中曾指出,“包车出游”和“携宠出游”成为两大新趋势。据小红书报告数据,29% 用户曾经/计划尝试宠物旅行。2023 年,飞猪宠物民宿搜索量环比增速 170%,同城旅行端午期间宠物友好酒店订单量环比增速 64%。
新一代年轻人养宠,未来的8个新趋势?
1.育儿式富养,养宠越来越是一门科学
“我给家里的狗买最好的狗粮,平均下来一顿比我的外卖还贵4块钱”。脱口秀演员吴豪在节目中的吐槽,能够引起互联网上许多宠物主的共鸣。
“育儿式养宠”已经成为养宠的大趋势,年轻宠物主无痛当家长,也愿意富养自家毛孩子。渴望、巅峰、多啦小萌、弗列加特这些价格不菲的品牌,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销售额却年年增长。根据艾瑞数智所发布的《2023年中国宠物健康消费白皮书》,宠物主在单只宠物上的年均花费高达5200元左右,其中宠物健康食品是最主要支出。
(一些品牌,如多啦小萌、弗列加特等,开始为宠物提供绿色健康品)
既要富养,也要养得科学。在宠物自媒体的影响下,理性主义、科学化的养宠氛围也越来越成为主流,对养宠的需求层次也逐渐提高,过去宠物只要吃饱就行,宠物自助吃饭,粮不够再添;如今既要买得贵、吃得好,也越来越需要配方干净,“吃得健康”:成分合理、定时定量、根据不同阶段甚至不同品种量身定制。腹泻拉稀也不再用抗生素,蒙脱石了,而是转向了更为健康友好的天然微生态止泻产品,如复合酶pro、液体活菌之类的新科技产品。
《小红书2024行业洞察报告》显示,#科学喂养 在小红书获得累计5370万次浏览,#宠物熟自制 获得5394万次浏览。宠物家长追求配比科学、肉源多元、成分养生,也愿意自己动手DIY,自制食材来源更放心的“宠物饭”。
今年双11京东超市宠物业务发布的战报显示,新工艺升级的猫用功能食品品热度持续突显。其中,烘焙猫粮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47%;泌尿功能猫粮成交额同比增长137%;体重控制低脂猫粮成交额同比增长326%;主食猫条成交额同比增长169%;功能猫零食成交额同比增长287%。
2.年轻一代看重的宠物体验感越来越得到提升,宠物食补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宠物食补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多啦小萌还推出了能够清除法斗英斗这种狗狗体臭味的黑科技产品“液体活菌”。有的犬猫口臭严重,臭味如臭鱼烂虾一般臭不可闻的口臭,2-3天就能解决掉,这些有技术特色的新生品牌在宠物产业中也开始越来越多,这无疑会提升养宠体验感,助推着宠物产业的发展。艾媒咨询202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超八成的宠物主愿意为宠物购买功能性食品,主要类型包括净肠养毛、肠胃消化、洁齿、补钙、固毛、亮毛和护肤。
年轻人在享受养宠甜蜜的时候,照顾宠物所带来的一些小烦恼,怕掉毛、怕拉稀、怕臭味、怕生病等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商家的重视。有意思的是,不同于传统宠物营养品品牌,专注于有效解决问题的宠物保健品多啦小萌,专门推出了用黄精提取物做的防掉毛、斑秃猫狗重新长毛的专利产品,让很多因为怕掉毛而犹豫的潜在用户也加入到了养宠大军中来。行业是一派生机勃勃,创新不断。
养宠人群的高学历、高收入特点,是“富养”和“科学喂养”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社会上科学化、健康化的养宠观念也正在逐渐成为共识。
3.宠物消费拟人化趋势明显,人类拥有的服务,宠物也都有了
随着猫狗从动物转变为家庭成员,宠物主的需求也逐步升级,趋于细分化、精致化和智能化。
过去,宠物只需要解决吃饱的食物问题,如今,宠物主不仅要满足宠物的基本需求,还追求各种非刚需的“奢侈品”,比如净肠养毛、排毒爆毛、宠物时装、亲子装、宠物家具、宠物玩具,宠物行业越来越趋近于婴幼行业,人有的,宠物也都要有。
与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情绪”的趋势一致,让宠物快乐也越来越是宠物主消费的重要目标,2024年TGM全球宠物护理调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玩具是宠物主人最常购买的物品,超过一半的宠物主人会定期购买玩具,从偏重互动性的逗猫棒,到宠物“自嗨玩具”、宠物定制窗边看台……随着需求层次的升级,在资本与社交媒体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需求被制造、被发现。
宠物市场的产业链也开始不断扩展。行业开始细分,从基本的宠物食品延伸到健康、娱乐、个性化服务等各个领域,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
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宠物职业,服务覆盖宠物的刚需和非刚需,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时尚美容、吃喝玩乐,如同人一般面面俱到:宠物美容师、宠物摄影师、宠物营养师、宠物殡葬师、宠粮试吃员、宠物行为训练师、寻宠侦探、宠物派对策划……
这其中诸如殡葬、美容、摄影等服务,更多是满足宠物主的需求,为宠物主提供情绪价值。
就其本质而言,宠物产业与婴幼行业类似,是高度情感化的。当宠物的“家庭地位”越来越高,其需求被重视、可理解、可满足,自然可以无限细分出领域来填补市场空白。
4.猫党占比逐步提升,犬经济向猫经济过渡
据Euromonitor,2010年以来中国家庭养猫率逐步提升,2019年开始,养狗率则逐步下降。在2022年,猫已经超过狗,成为最主流的宠物种类。中金公司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宠物年龄结构呈现“新猫老狗”特征:宠物猫相对年轻,宠物狗或率先迈入老龄化。
从狗党到猫党,不仅仅是人们的喜好发生了变化。新晋的年轻宠物主渴望宠物的陪伴,但缺乏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相比之下,猫咪需要的陪伴与互动更少、出门遛宠需求低、扰民与拆家的概率更小。
除了闲暇时间减少,城市化下住房模式的改变,也是养宠取向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人居住状况的增多,让住房面积缩小。此外,住房率逐步下降,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拥有自己的房子,愿意永远租房的年轻人也在增加。而研究表明,房主养狗的可能性比租房者高出68%,养猫的可能性比租房者高出27%。
对宠物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亲密关系的投射,年轻人越来对亲密关系的要求也发生改变。如今人们越追求在关系中互相都有独立空间,而小狗虽然永远热情,对部分人群来说却显得「太粘人了」。
5.云养宠影响下,宠物「接受带」变宽了
在互联网上“云养宠”,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乎所有平台都会设置“宠物”分区、推送萌宠内容;消费宠物内容,也常常是不同兴趣圈层的公约数之一,不管有宠无宠,都能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电子宠物。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截至2023年8月,全网宠物兴趣人群达到3.23亿,宠物猫、宠物狗的新媒体平台内容声量分别为32.8万篇、21.5万篇。
《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显示,饲养异宠的人群主要以95后宠主为主,占比为33.7%。年轻人饲养异宠,除了对“新奇特”的追求,往往也追求异宠在饲养简单的前提下带来的情绪附加值,例如在异宠中占比最高的水族宠物,从过去的“家庭景观”摇身一变为“工位搭子”,成为上班族年轻人新宠;小仓鼠也因为“鼠鼠我呀”等互联网热梗,再次受到年轻宠物主的喜爱。
与此同时,宠物的概念外延正在不断扩展,电子宠物、“芒狗”、“卫生纸狗”等“平替宠物”都分别火过一阵,年轻人万物皆可宠物的内容创作动机,依然是对情绪价值的需求、对有宠生活及其带来的幸福感的向往。
6.是家人也是“搭子”,宠物正在影响人的重大决策
看起来,人类和宠物,正在上演一场“主奴辩证法”。
尽管宠物的生存条件、活动空间、健康福祉等均由宠物主决定,但在过去几年的社交语境下,却频繁可见宠物主自嘲“铲屎官”“猫奴”,戏称宠物为“主子”。
宠物的确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重大决策。《小红书2024宠物行业洞察报告》显示,56%宠物主会为宠物改变生活方式。
宠物的活动空间,越来越不仅局限于一个封闭的猫房、狗窝,仿佛独立于生活的景观,而是渗透甚至决定人类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多人的新居开始围绕宠物构建空间布局,定做猫门、通天柱。
从前因为工作调动、怀孕而弃养宠物是一件常见的事,而如今,以“麻烦”为理由丢弃宠物,对许多人来说,不再是一个可选项。换城市、出国,要带上宠物,催化了国内航空推出的宠物客舱、宠物托运。小红书报告显示,2023年京东宠物托运服务销量环比增长95%;短途旅游照顾宠物的需求,则催生寄养门店、上门喂养等一系列宠物服务。
7.宠物越来越通人性,人类越来越通「动物性」
人们应对宠物的“不听话”,开始不再只用训练、控制和改变,而是去理解他们。
城市活动空间的变化也使得宠物的习性发生更改,人们希望宠物不要「拆家」,不要有过盛的精力和自我意识,希望宠物少一些动物性、多一些人性。
但某种程度上,人们也越来越通「动物性」了。人类渴望与宠物伴侣之间建立更深的理解。随着宠物主体性地位的增强,人类对宠物的共情能力也在提升。
互联网上充斥着关于宠物情感的各种教学内容,比如“猫咪不高兴的10个表现”或“你的小狗做这些事,说明ta很爱你”。新兴的职业“宠物沟通师”,宣称能够通过宠物的照片、名字和年龄等信息,解读宠物的想法,为主人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宠物训导师”能帮助培训教会宠物良好的习惯和简单沟通互动等。尽管因为多为玄学通灵且收费昂贵,沟通师这一职业至今备受争议,但为其买单的宠物主并不少。
同样需求也衍生了宠物语言翻译机。任拓2024年发布的《大宠物行业数据快速报告》中指出,2023年宠物语言翻译机以140%的增速卖出325万的销售额。
8.宠物权利越来越被重视,宠物福祉能见度越来越高
在犬猫的购买上,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繁育犬猫的健康和福祉。例如,随着越来越多为降低成本不顾猫咪健康、无限繁殖的“后院猫舍”被曝光,所谓的“正规猫舍”也频频爆雷,人们在购入宠物这件事上越来越谨慎。购买不再是进店购买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包含着一系列售后保障的服务,这也导致在正规宠物店购买的价格越来越高昂。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开始选择从动物收容所领养宠物,或者“绑架”流浪猫狗作为宠物,而不是购买。
(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领养流浪动物的话题都具有一定流量)
宠物是年轻人最忠诚、最纯真的人生搭子
宠物能给予无时不刻的陪伴、无条件的信任,可以毫无保留去爱而不用担心被伤害。与人类相比,宠物并不像幼儿一样需要全天候的关注,也不像朋友、伴侣一样难以满足,甚至背叛,这种双向亲密、但程度有限的依赖,却构建了一种“亲密有间”的关系。这与当下盛行的搭子文化有着类似的情感需求,在这个意义上,宠物未尝不是年轻人最忠诚、最纯真的人生搭子。
对许多被工作重压的年轻人来说,成就感、幸福感、满足感开始从职场转移到生活里、家庭中,家里有一只毛绒绒的小可爱趴在门边等待自己回家,开门的一刹那,每天都是初见时的美好,成为了弥补一天身累心累的能量来源。世界温暖也好,阴冷也罢,是否是你喜欢的样子,小猫小狗的缝缝补补就有了治愈,有了安放,有了诗和远方。
世界越大,人心越慌,人心越慌,就越需要小猫小狗。闲时立黄昏,相伴共浮沉……
评论
全部评论(170)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