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在一座常以魔幻作为标签的城市里,偶遇一幅涂鸦墙,与之相映的是充满故事的“沧桑老屋”,但老屋下,并非孤寂。
江湖世界,跨越时空,男女老少谈笑风生。老屋下的生活,伴着一杯茶,丰富且有韵味。
在这里有富有气质的嬢嬢,有豪迈不羁的“光膀子”茶客,有卸下了一身疲惫的棒棒,有架起相机拍摄的青年人……
是什么让这样一家老式茶馆得以延续至今,炎热的环境下仍座无虚席?
馆主陈安健给出了答案。
陈安健接受记者采访
初心:赓续传统,坚守“茶本主义”
茶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晋代,茶馆可以承载时代的烙印和一代人的记忆。
交通茶馆保留着20世纪7、80年代属于川渝地区的特色风格,四方桌、条凳、大吊扇、长嘴壶……
交通茶馆也成了重庆唯一一家具有旧时光特色的老式茶馆。
从最初的濒临破产到今天的门庭若市,唯有坚守的初心和独到的经营理念,才能将茶馆打造为一张重庆的文化名片。
Q:能给我们讲讲您最开始承包茶馆的初心和想法吗?
A:我不想让这么好的茶馆凭空消失!我个人始终认为,重庆的茶馆民俗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交通茶馆完全可以迎合市场需求,受到顾客的广泛关注。
Q:在您看来,这一路走来可以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呢?
A:从交通茶馆经历了关门歇业的风波后继续开门营业,到我的《茶馆系列》油画作品一幅一幅问世,直至个人展览和联展,我和交通茶馆在走向茶馆文化艺术创意的同时还一直坚守茶馆的“茶本主义”,以茶为本,回归中国的传统茶文化,我和交通茶馆通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年渐渐做出了一点点名堂,获得了重庆市“网红打卡地”等称誉等等。一路走来过程艰难,但我没有其他别的想法,就是让交通茶馆坚守“茶本主义”!
《茶馆系列—喜乐平安》193×155cm布面油画2019年
品牌特色——民俗休闲与艺术创作相结合
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老舍先生著名的剧作品《茶馆》中以一个小小的茶馆为载体,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而在陈安健的手中,以画笔为核,通过对人物传神的刻画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画卷。
对于茶馆的定位,陈安健也有着清晰认识。他随和亲切,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教授,他把艺术创作与茶馆的故事相结合,一幅幅画作记录下喝茶的瞬间,也成了岁月留下的证据。
Q:在您看来,交通茶馆已经拥有了哪些优点和特质?
A:交通茶馆属于一家“社会综合茶馆”。茶馆最大的特点其实是“随意”,“一碗茶”“一壶茶”“一杯茶”不限,客户年龄老少、文化高低、收入好差无妨,消费三元五元、十元二十元随意。
交通茶馆民俗休闲味浓厚,适合大部分来茶馆喝茶的人。顾客群广,装修投入不高,成本小,经营管理粗放,地处大城市的闹市区,生意可能不会太差,经营风险小。
Q:您认为交通茶馆的经营模式中最特别的点在哪?
A:首先,茶馆开设了会员服务,把顾客信息录入会员管理系统,可以看到顾客的消费频次和金额。在此基础上设置普通卡、银卡、金卡等不同的会员等级,不同卡次用不同的折扣来绑定顾客。如果顾客长时间没来消费,茶楼还能通过短信问候一下,激活顾客。
其次,我们还开设存茶服务。许多顾客会品茶,但不一定能储值茶,许多顾客买茶回家往往就第一口是新鲜的,储存不好就容易跑香、串味甚至霉变,再好的茶也是浪费。存茶服务是顾客只要在店里买茶叶就提供专业储存和免费泡茶服务,顾客下次想消费茶自然会到茶馆来。
Q:您今天取得的艺术成就得益于您对生活的理解和成熟的看法,交通茶馆是怎么样给您带来灵感的呢?
A:我眼里的交通茶馆:“鲜活的民俗生活”,“烈火烹油般的热烈现场”,“老少皆宜的生活体验感”,“丰俭由人的消费水平”。交通茶馆是最热气腾腾的、最接地气的生活,也是属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就是我需要的生活方式,也是我愿意用画笔去表达的绘画题材,让我不知疲倦地画了二十多年,到现在依然是情有独钟!
《茶馆系列—诺贝尔》206×166cm布面油画2014年
创新与未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茶馆的经营之道对许多传统产业来说是同样适用的,茶馆作为一个文化艺术品牌,有着三十多年营业经历,而赋予其更深的文化意义是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川渝由来已久的茶文化。
传统茶馆的持续维护无疑是充满困难的,但是陈安健却用自己的经营理念将茶馆“做大做强”,在不断地找寻确立茶馆特色和创造创新中推动这家老式茶馆以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社会。
Q:交通茶馆“起死回生”,您是如何将交通茶馆的影响力做大做强的?
A:作为一名曾经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职业画家,我最拿手的就是我手中的这杆画笔,我通过二十年如一日地创作《茶馆系列》油画作品,举办个展,积极参加各类大型展览,向参观的观众宣传了交通茶馆,随后在网络上有了“反应”,不久就“落实”到了交通茶馆本身,我在有意无意间一步步地把交通茶馆“炒热”了。
Q:茶馆特色定位“鲜活民俗生活、百年艺术传承、强大艺术内涵、深远社会影响”的灵感来源于什么?
A: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意义很困惑,除了放假回家和发红包,传统节日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让年轻人眼中“老套”“古板”的民俗文化鲜活起来,是包括我在内的文化艺术领域里的工作者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想让传统民俗文化“活起来”,就必须让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传统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为紧迫。
Q:您如何看待传统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推进?
A:我创作《茶馆系列》油画作品,通过各类展出,希望能促进其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用油画创作的艺术化方式,再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传播民俗文化正是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的发展。
要将传统民俗文化推进现代化,这个进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物质基础的先期准备。把茶客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化,把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市民生活艺术表现出来,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有益尝试。
交通茶馆环境
结语
2005年,“交通茶馆”这一民俗文化品牌得以确立并保留至今,茶馆在陈安健的经营下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茶馆民俗文化也被更多人所熟知,新老茶客汇聚一起,品的是情怀,看的是艺术,新与旧交织,持之以恒的茶馆艺术创作与市井民俗融合,一切都恰到好处。
谈笑声四起,在炎热的夏天里来上一盏茶,是川渝人的生活志趣,是茶客们记忆中鲜活的一章。
我们也感谢所有的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坚持坚守才让今天的我们可以真正体验过去、感受中国民俗的独特魅力。
记者:潘静茹;摄影:毕美;摄像:郑雯;编辑: 曹玉
评论
全部评论(10)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