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全部精力
商界 2021-02-07 14:50:20

不断跳出的网页弹窗,塞满收件箱的邮件,时不时响起的微信消息……在今天,有太多信息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转移着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宝贵的精力从手头的工作中分散开,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微博、抖音、网游、直播、淘宝等种种社交、娱乐、购物软件当道的时代,我们必须静下来反思:互联网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还是早已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工作的深渊,削弱着我们的职场竞争力,。

作者在这本书里告诉了我们一个可怕的真相,那就是:在我们如今所处的信息经济时代,大部分人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邮件、回复微信此类浮浅工作上,这些浮浅工作对职员的认知能力要求不高,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被替代。

想要摆脱这种浮躁、低效的忙碌状态,提升职场竞争力,深度工作才是解决之道。深度工作是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指南,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就必备的核心技能。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进而提升职场竞争力,创造更多价值呢?这本书就能给你答案。在此书中,作者不仅剖析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四种实践方法,帮助我们有效提升专注力,继而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所以今天,我会围绕两个部分来为你解读《深度工作》这本书:

第一部分,我会分析一下深度工作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部分,我将重点介绍培养深度工作能力四种实践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先来讲第一部分,深度工作的内涵是什么?意义何在?

2017年10月,北京故宫实施全网售票,百名售票员瞬间失业,印刷门票的厂家也失去了这项业务;2018年1月,河北唐山市地方政府把地方的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收费站的一位姐姐振振有词,“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献给收费了,现在什么也不会,我也很难再去学什么新东西了。”2018年4月,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在这里,没有一个保安,取而代之的是人脸识别系统和敏锐的摄像头;更没有一个柜员,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效率的智能柜员机。

这是一个十倍变化、十倍创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使很多工作被科技替代,作者指出,想要在社会经济中保持价值,成为不可替代的工作人员,就必须拥有“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的能力”和“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而这两种核心能力的实现,都依赖于你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被替代。

换句话说,深度工作就是在固定的时间高度专注地完成某件事。书中例举了很多在所从事领域取得成就的名人,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23次提名奥斯卡的演员伍迪·艾伦,《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他们都有深度工作的习惯。深度工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掌握深度工作能力的人十分稀缺,因此它非常有价值,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被越来越多的诸如不断地收发电子邮件,参加各种会议,接听各种电话,回复各种信息,处理各种小事等浮浅工作捆绑。

作者认为,在技术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时代,能够培养深度工作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核心的人,一定会有所成就。所以,我们无论是出于更好地谋生,还是获得人生价值,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力,提升职场竞争力。

既然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职场竞争力,免于被取代的风险。那么,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我将为你重点讲述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深入工作、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和减少浮浅工作。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一种方法,深入工作。在此书中,作者介绍了4种深度工作模式帮助我们实现深入工作,分别是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状况和职业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如果你是深度工作的入门新手,建议采用节奏模式。

节奏模式是指将我们一天中某一个固定的、可控的时间用来做深度工作,形成节奏。我们看到很多成功人士,都利用节奏模式在早上这段时间进行深度工作: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早上4点起床写作,写到十点出门跑步,坚持30年;乔布斯每天4点起床,9点半之前就已经处理完了一天的工作;李嘉诚每天5:59起床,打半个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公司工作。

如果你是上班族或者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教师、创业者,可以采用双峰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在受聘成为正教授前,他已经发表了60多篇论著,外加一本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其高产出的核心原因是他利用双峰模式实现深度工作,他安排工作的时候,以年为单位,将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并保证学生能够随时找到他。但是在春夏两季,他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不接受任何打扰。

除了上面讲到的两种模式,还有两种比较难的深度工作模式,记者模式和禁欲模式。

作者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叫做记者模式,也就是说你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这个模式来自《乔布斯传》的作者、《时代周刊》总编辑沃尔特·艾萨克森。艾萨克森是个大忙人,每天要处理大量采访和编辑工作,但在这些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余,他还是写出了《乔布斯传》、《爱因斯坦传》等长篇作品,非常高产。他的秘诀就在于采用了“记者模式”,一旦有空闲时间,立刻转入深度工作状态。

如果你是非常自律的自由职业者,禁欲模式可能比较适合你。听名字很好理解,就是与世隔绝地进行深度工作,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这种模式也同样只适合少数人,毕竟大部分人是无法完全做到与世隔绝的。J.K.罗琳在写作《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最后一部《死亡圣器》时,被家中各种各样的事打扰,于是她干脆入住酒店,隔绝与外界的联系,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哈利波特》的创作。

在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一种方法“深入工作”当中,我们介绍了四种深度工作的模式:节奏模式、双峰模式、禁欲模式和记者模式。这些模式教会我们把深度工作安排到日常生活中,但我们该如何提高日常生活中深度工作时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用到第二种方法“拥抱无聊”。

在今天,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一旦有点无聊的空闲时间,立马就会分心在网上,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收收邮件、聊聊天……我们仿佛饥饿的乞丐,狼吞虎咽,只顾用新鲜有趣的碎片信息去填饱空洞的胃,丝毫不顾及吞下去的究竟是什么。

结果吞了一肚子的“薯片”,有快感,但没营养。并且时间长了,我们的大脑就会养成处理碎片信息的习惯,想更全面深入地处理信息,就变得非常困难。作者在文中提到,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克利福德•纳斯研究发现:一旦我们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我们想要深度工作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陋习。

如果我们想要凭借深度工作成功,就要学会拥抱生活中的无聊时光,锻炼自己的大脑,使它可以从容地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

一个可以有效提高深度工作时注意力的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有一个很独特的理论,就是它认为一个人最佳的专注时间不会超过 25 分钟,因此你可以工作 25 分钟,然后休息 5 分钟,之后再工作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依次循环。

网上有很多配合“番茄工作法”的软件可以帮你计时,适应以后,你可以把专注的时间逐渐加长。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总想去摸手机,但你的注意力就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你的学习、工作的效率会更高。

另外,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建议,叫做有成果的冥想。就是即使你在等车、坐车、走路这样无聊的时间里,也不要刷朋友圈打发时间,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明确的专业难题上理清思路,这个难题可能是为一篇文章列提纲,推演一个证明,或者是打磨一个商业策略。如同佛教的打坐,你的注意力可能会涣散或停滞,但我们必须不断地把它重新集中到当前的问题上,通过迫使我们在一个问题上不断深入的研究,助力专注能力的提升。

在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二种方法“拥抱无聊”当中,作者主要告诉我们:如果长期沉浸在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中,我们的大脑就可能很难胜任深度工作,可以通过“番茄工作法”和“有成果的冥想”来拥抱无聊,重新训练自己的注意力。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三种方法“远离社交软件”,剖析一下我们为什么无法远离社交软件,以及如何远离社交软件。

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使得我们的沟通和联系更加便捷,但过度的使用也大大削弱了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会对社交软件产生难以割舍的兴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相信玩社交软件能从其中得到额外的益处,那为什么不使用呢?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叫做“任何益处法”的概念,即是一旦发现使用一款社交软件有任何可能的益处,或者是不使用就可能错过某些事,你就觉得有足够理由使用这款社交软件。我们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就会过分地强调社交软件带来的某方面的益处,忽视伴随着社交软件而来的弊端。

大家回过头来想想:你接触社交软件的初衷是什么?通过软件得来的益处是否足以抵消你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很多人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进行调整,从而使自己远离社交软件,参与到深度工作中去。

首先,你要明确在你的生活和职业中决定幸福与成功的核心因素。倘若你已经建立了家庭,那么你的幸福可能与做个好家长,经营好一个家庭息息相关。在职业领域,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标准来定义成功。比如,一名大学教授的成功在于他能否实现两个重要的目标,一个是能否成为课堂上有成效的老师,另一个是能否成为有所成就的研究员。

其次,重新审视一下你所使用的所有社交软件,有没有重要到让你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的程度,只有当一种工具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比如,对一名大一新生来说,建立新的友谊可能比维持已有的关系更重要,显然,像微信、QQ这样的软件将对他建立新的友谊有显著的影响,他就可以花费一些时间在社交软件上。但对大学教授来说,显然害处大于益处。

如果不能保证远离社交软件,那么建议大家不要在早上开始工作前,浏览和参与社交网络。否则社交网络产生的点赞、评论、回复等干扰,会毁掉你一整天的工作节奏。你可以把它们安排在重要工作完成之后,作为自己深度工作后的奖励。并且浏览社交软件一定要做到“只看不说”,就是只浏览信息,不进行点赞、评论、回复等任何反馈。不然,之后产生的一系列信息通知仍然会形成干扰,破坏你的工作节奏。

在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第三种方法“远离社交软件”当中,我们明白了由于形成了一种叫做“任何益处法”的思维定式,我们对社交媒体极度依赖,可以通过“明确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重新审视社交软件的重要程度”两种策略改变社交软件依赖症。现在,与大家分享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最后一种方法,减少浮浅工作。

在美国的芝加哥有一家网络应用公司只有不到40名员工,每年却创造着数百万美元的利润,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2007年夏天,这家公司更是打破常规,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将每周 5 天的工作制缩短成 4 天。尽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员工依然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而且在那 4 天内员工并没有疯狂加班,而是正常地工作 8 小时。

为什么工作时间减少了百分之20,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呢?

因为这减少的百分之20是浮浅工作时间。

此公司的CEO 贾森·弗里德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深度工作 8 小时。在充斥着各种会议、媒体干扰、网页浏览、办公室政治和私人事务等浮浅工作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里,能够专心工作几个小时就已经很幸运了。更少的工作时间有助于挤压出更高的效率,如果我们都只有更少的时间完成任务,我们就会减少浮浅工作在我们日程中的分量,并且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

我们经常调侃说: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作者建议我们不妨给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设定截止日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有了紧迫感,我们就不会把时间花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浮浅事务上,更不会因为减少浮浅工作的时间而损失什么,相反,会更加高效。

在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最后一种方法“减少浮浅工作”中,作者建议我们给自己固定工作时间,减少浮浅工作,提高效率。

好了,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四种方法到这里我们就已经讲完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讲的全部内容。

在第一部分,我们讲了深度工作的内涵,并且了解到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职场竞争力,免于被取代的风险。

第二部分,我们重点介绍了培养深度工作能力的四种方法,分别是深入工作、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和减少浮浅工作。

听众朋友们,虽然我们的周遭纷纷扰扰充满了诱惑,要实现深度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你为此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但是,正是因为它的不容易,在掌握这种能力后,你会发现你不再重复以前日复一日的忙碌生活,你会变得更加清醒,在工作上更加专注且有效率,也更加游刃有余。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你胜出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如果你愿意走出自己工作习惯的舒适区,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深度工作,请虔诚地给自己多一些深度工作的时间。这个世界,正在奖励那些能够且愿意深度工作、保持专注力的人!

36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商界  读书会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50)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