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军团出百度记
梁玉龙 2017-10-19 09:11:57

“人工智能”四个字是当下最流行的创业标签之一。而在这个标签之下,“百度前员工创办”无疑是最常见的注脚。

文/本刊记者 梁玉龙

“在人工智能方面,腾讯相比百度还是落后的。”

今年4月,在深圳举办的IT领袖峰会上,马化腾当着全球媒体的面,第一次向老对手示弱了。彼时,李彦宏就坐在台下,而他旁边是马云。

近两年,关于百度掉队BAT的声音从未止息。但是如果仅看人工智能领域的成绩,百度则暂时领先于另外两家。

的确,几年前,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冷门”的时候,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百度就早早挑头了。李彦宏曾算过一笔账:过去两年半,百度研发投入高达200亿元,绝大部分投入到了人工智能领域。那时的李彦宏还略显孤独。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除了腾讯、阿里的强势跟进,AI创业已经在中国科技界蔚然成风。

正如李彦宏所说的那样,“互联网只是一道开胃菜,主菜是人工智能。”现在主菜即将上桌,但是百度AI的“主厨”、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却离职创业去了。而他并不是第一位从百度出走的技术大拿。

近年来包括百度IDL副院长余凯、“少帅”顾嘉唯、IDL主任架构师黄畅、最年轻的百度高级科学家戴文渊、“编程教主”楼天成等重要人才或离职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据I黑马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在国内AI创业一线的前百度员工至少有40人之多。

这些人正在构成怎样的商业生态?

抢夺窗口

2016年4月,魏则西事件曝光,对百度内部最大的影响是,医疗事业部因此被裁撤。彼时,该事业部的AI项目智能小e和拇指医生刚刚成形。但公信力已经丢失,他们几乎没有了继续生长的空间。技术人员最终被转移到了其他部门。

前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员工张超,虽然不是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离职的创业者。但是他的创业路径,却受到了这件事的影响。

魏则西事件发生前一年,张超离开了百度。最开始他做了一款基于AI技术的孕食助手App。但是团队都是技术出身,并不擅长偏重运营2C的产品,这款App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一年后,魏则西事件曝光。张超意识到,百度医疗事业部的裁撤将是AI医疗创业的一个档口。随后,他对公司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大幅调整。

2016年5月,康夫子项目上马,其定位于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知识提供商,通过从医学书籍、医学论文、电子病历、医疗资讯中抽取信息,构建知识图谱。这一回,张超吸取了上一个项目的教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游,也就是辅助医生临床决策上,相当于医生的智能助理。

而在盈利模式上,张超主要向医疗机构收取技术服务费用。由于医院过于分散,且与其很难达成共同利益,张超没有选择自己做运营,而是与为医院提供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医疗机构合作,由他们推动康夫子智能技术在医院的落实。

2016年12月份,张超开始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与4家机构谈成合作,预计今年年底合作机构会扩大到10家左右。

前百度商业数据库团队的负责人、医拍智能创始人吴诗展的创业经历与张超有些类似。

之前,公司走的是2C路线,考虑到很多患者看不懂医学影像这一痛点,吴诗展在移动端上推出App,让病人自己在App内完成智能图像识别,并进行付费。

但是,研究市场后发现,保险、医疗等企业用户对于这项技术的需求和付费意愿,明显高于单个病人。所以,医拍最终果断向2B市场转移。

现在,除了帮助体检机构、保险公司等批量识别化验单,医拍智能还致力于把医生从大量且繁琐的阅片(包括心电图、X光、B超、核磁共振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漏诊率。

百度在医疗领域的暂时失势,给离职员工们留下一个创业窗口。但是技术创业仍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除了没有老东家那般强大的运营能力外,资金短缺带来的盈利压力,也更为现实。张超和吴诗展的灵活应变,可以给后来者提供借鉴。

只不过,窗口期可能快要过去了。去年年底,百度AI事业部发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百度医疗大脑”,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加入医患问诊过程。这表明,百度医疗事业在AI领域获得重生。张超、吴诗展们需要快马加鞭了。

趁着百度的风

AI医疗是个专业垂直的领域,市场容量不大,所以需要抢空档。但自动驾驶、智能语音应用场景丰富,创业机会很多。在这类领域,追风口才是主流。

目前,自动驾驶是百度最引以为傲的黑科技之一。同时,该领域也是百度AI大牛们离职后最热门的创业方向。由他们创办的公司就包括景驰科技、HoloMatic、小马智行、Driva.ai、领骏科技、星行科技、DeepMap等。

“必须找到目前状态下的落地应用。”2016年12月,百度首席架构师彭军和百度最年轻的工程师楼天城从百度美国研究院离职时,就考虑到了创业公司的可持续性问题。

基于此,彭军“两条腿走路”,他将小马智行的办公地点分别设置在美国和中国。

美国公司负责研究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现在已经拿到了加州的上路测试资格。而在中国,小马智行定位于园区通勤车或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在与快递公司合作打造小型无人送货车,以及专门用来绘制地图的测绘车。

业内普遍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将从2020年之后开始普及。而在此之前,每个人都有机会事先体验。Driva联合创始人张哲就致力于此。

2017年6月,这位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专家,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驾驶助手应用Driva。

Driva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辅助驾驶工具。在堵车或者等红灯时,Driva和手机摄像头配合,能够准确定位到前车或者红灯。它会保持观测信号,并且在你能前进(绿灯亮起或者前车开走)时发出通知。

而张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统计,比方说通过收集用户急刹车、急起步的数据,以及一些转弯操作、道路红绿灯情况,了解用户的驾驶行为和一个城市的交通状态。它可以给用户一些提醒,优化驾驶行为,还可以把数据卖给政府部门,让他们改善交通状况。

无人驾驶只是一种终极状态,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对汽车技术的升级,随时可以进行商业化。但智能语音技术不一样,它没有先天的应用场景。连亚马逊事先也不知道智能音响现在会这么火。

所以,许多技术公司不敢冲到最前线,而选择保守地站在内容或硬件企业的背后,让他们去试错。

比如前百度语音首席架构师贾磊,他离职后创办了猎户星空科技公司。目前,小米音响、喜马拉雅小雅音响采用的都是他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

被罗永浩在锤子手机发布会上误称为“独角兽”的三角兽公司,也是由两位百度前员工王卓然和亓超创建。两人曾在百度参与开发了对话式人工智能秘书“度秘”。现在,他们通过向Rokid、锤子手机、威马汽车等转让语义识别技术获利。

事实上,百度近几年对待智能语音的态度正是如此——专注于研发和技术输出,暂时不学亚马逊,不做2C产品。相对而言,科大讯飞则大胆得多,目前已经推出了讯飞听见App、小译翻译机等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2C产品。

学硅谷,而不是学百度

多数AI技术大牛离开百度,是因为看到了产业大爆发带来的商机。但还有一部分人属于科技理想主义者,他们的目标是像硅谷巨头那样,做一个造风者。

沈南鹏是第四范式第一轮投资者。当2015年,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找他的时候曾问他,你怎么看待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沈南鹏说,“我其实不太关心你们做的是什么。”

其实,他可能也理解不了戴文渊讲的专业词汇,比如迁移学习、特征工程等。只是凭借着对著名科学家的信任,隐约地觉得那是一个光明的未来。现在,这个未来图景正在变得清晰。

戴文渊曾是百度智能广告系统“凤巢”的总架构师,因为科研造诣超群,在百度有“戴神”的称号。但是,在入职百度满4年时,他选择了离开。因为他认为自己身上的标签应该是人工智能,而非广告。所以,就有了现在的第四范式。

2016年7月,第四范式发布了一款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先知”,这是AI领域首个面向应用者的开发平台。

用戴文渊的话说,就是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小白”,大概经历2周的时间,也可以成为一个AI专家。2016年年底,戴文渊利用这个平台在公司内部做了一个叫做“一颗赛艇”的竞赛。这场特殊的比赛,对参赛选手唯一的身份要求 ,便是非“数据科学家”、非“建模工程师”。

结果,在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这些销售、市场、公关等非专业人士中,有超过70%的参赛组合AUC成绩(AUC是衡量模型效果的专业指标,取值在0到1之间)跨过0.8大关。

在实际业务中,凡是AUC高于0.8的模型就已经达到工业水准;而在整个行业中,只有极少数深耕机器学习多年、拥有丰富大规模数据处理经验的数据“大神们”,才能搭建出AUC0.8以上的模型。

通常来说,科技公司总是想方设法地为技术设置壁垒,但是戴文渊反其道行之,满脑都在想怎么样降低AI的使用门槛和成本。

戴文渊的目标,是让AI技术像电脑操作技术一样普及。

半年前从百度离职的吴恩达,同样有这样的情怀。所以,2017年6月上马AI在线教育项目deeplearning.ai后,他“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

回顾吴恩达的过去:从斯坦福教授,到业界大型项目的主导者,到创业公司的创办人和董事,到大型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将科技行业自己能从事的高级职位都做了个遍。

所以,职业生涯已经没有更高目标可以追求的他,又回去做了最热爱的事情之一——当老师。

其实早在2012年,吴恩达就创立了Coursera,将斯坦福座无虚席的CS229《机器学习》课程带到了网上。这堂课让150万人入门了机器学习——这一人工智能主要研究领域,他们中很多人都成为了人工智能业界的基础人才。

而现在,deeplearning.ai打造的则是比较全面的深度学习课程。吴恩达希望能成为百万人工智能开发者的“老师”,让他们去各行各业开发更有意义的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他的理想:创造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

面对媒体提到他的目标时,吴恩达说,“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俗套,但我的确是这么想。”

BAT VS百度旧人

“人工智能”四个字无疑是当下最流行的创业标签之一,也是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

在人工智能这一轮科技创新热潮中,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仅次于美国。乌镇智库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达到15 745项,低于美国的26 891项,高于日本的14 604项,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三角兽科技的董事长兼COO马宇驰曾说过,目前国内和国外在AI领域所用的技术基本上无差,最大的差距是实践经验。

所以,百度的人才流失,客观上为AI的全面开花做出了贡献。而且它还影响了这些创业者的商业化选择。

而百度自己这边,李彦宏已经明确表示将不再定位于互联网企业,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基于在搜索和地图业务上聚集的丰富数据,百度将AI的研究思路朝交通方向的无人驾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展开。为人所知的重点,就是放在语音搜索以及无人车项目上。

阿里和腾讯虽然起步晚于百度,但正在迎头赶上。

阿里在人工智能上更多关注云计算方面,主要应用在电商业务和B端两个层面。如最近支付宝在肯德基推出的“刷脸支付”功能,就是面部识别技术在具体商业场景上的落地。

腾讯则在2017年3月从百度挖来了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张潼,由其担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加上大量考察、收购及投资的美国的机器学习平台类创业公司,腾讯大有后发制人的潜质。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前百度IDL副院长余凯在去年的亚布力论坛夏季峰会上曾说过,人工智能已过了孕育期,迎来了创业的最好阶段。而BAT这些大公司因为体量庞大,结构复杂,已留不住人工智能的人才,正变得“非常无聊”。

作为创业个体,或许很难像BAT一般长线作战、高举高打。但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才是科技存在的最大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谁都还没有拿出切实成果的情况下,大家都有机会。

编 辑:彭 靖 liqing326@163.com

7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AI  百度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206)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