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小面品牌升级 重庆市小面协会多元化服务再上新台阶
商界青年 2022-10-25 22:33:27
摘要: 从巴渝汉子挑起箩筐沿街叫卖到街边搭棚定点落座,再到如今三步一摊五步一家,重庆小面的声音一直响荡在重庆人民的心头。如今,晨起的一碗面...

从巴渝汉子挑起箩筐沿街叫卖到街边搭棚定点落座,再到如今三步一摊五步一家,重庆小面的声音一直响荡在重庆人民的心头。

如今,晨起的一碗面不仅是重庆人不可磨灭的生活习惯,更是重庆文化发展的关键点。

实力助发展,责任成大爱。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成立与存在正是肩负起了重庆小面产业专业化、品牌标准化、市场国际化的责任和拾起了助力小面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致力于将重庆小面推广全国,在行业间组织优势互补,为各个小面品牌提供全方位服务,重庆市小面协会一直在行动。对此,我们邀请到了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歌先生,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一起聆听他与协会的故事和探索小面协会的“内核”。

邹秘书长接受采访

非营利机构·只为服务那“一碗面”

坊间有言:“一年开10000家小面摊,只有3333.333家能活到半年后”。这就足以证明,虽同为重庆小面,但“内里”可能千差万别。

在这接近2/3的淘汰率里可以看出,重庆小面行业流动性高,在无规范的情况下,产品水平也会参差不齐。长久以往,必将影响重庆小面的整体形象和口碑。

但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成立,对于整个重庆小面行业来说可谓喜讯。邹秘书长说:“协会就是为了推广、服务、规范重庆市内的小面产业而成立和存在的”。

怎样来为重庆小面服务?邹秘书长谈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好政府的传话筒。协会积极与各政府部门沟通,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支撑,同时搭建好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平台,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尤其是在政策方向、课题研究、展会举办、资源整合等方面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正因为有前面的种种举措,协会获得市商务委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高度信任与支持,在其指导下起草了《重庆小面门店经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并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重庆小面企业(门店)的认证工作,也得以与政府一起连续两年联合举办中国(重庆)小面文化节,来弘扬“重庆小面 面行天下”新民俗,传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其次,互惠互利共发展。重庆市小面协会时常组织会员单位到优秀企业去观摩了解经营情况、探讨最新商业模式、提出新锐思维观点。这些优秀企业有十年历史的益佳人面馆,有500家连锁店的渝味重庆小面,有荣获“中国快餐100强”的呼啦面馆,有坚持做干净、健康、营养、无添加的李糊辣壳面等。

小面协会也着手与小面材料供应链协会开展持续发展,为其供应链商开辟小面贸易通道,也为小面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其中就有重庆市花椒行业协会、重庆市干辣椒销售协会等。

小面协会开展友好交流并不局限于供应链。去年九月,小面协会与重庆市食品批发业协会签订友好商会协议书,在交流中,小面协会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也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安全上转变。因此,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成了小面协会追求的目标。

谈完服务,当问到如何能够加入重庆市小面协会时,邹秘书长正色道:“加入协会其实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企业必须爱国爱党!其次,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必须安全有保障。最后,协会不看重企业的规模大小、味道的好坏,因为这些是协会可以来为企业服务、提供发展方案后,大家一起共同促成的。”

学习中发现问题·挖掘小面本土人才

要说起重庆小面的竞品,柳州螺蛳粉、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云南过桥米线等必榜上有名。

去年五月,柳州工商联、螺蛳粉协会一行到重庆市小面协会进行实地考察,共商市场潜力。面对竞品的频频出圈,邹秘书长指出:“整合流量,打造IP标签,线上线下同步重视运营,是我们在兰州拉面和柳州螺蛳粉身上学到的重要经验。”

螺蛳粉线上从0到100亿,再到建立3个园区,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他们实施了两步走的核心思维,第一步卖乡愁,使螺蛳粉带有浓烈“土味”和“地域特色”;第二步做宅经济,“宅”不等于对品质没有要求,更不等不“懒”,因为很多新消费品牌在食品、饮品上的创新,往往不是在配料上,更多是在吃法,需要水煮的预包装螺蛳粉也有市场。

在研究学习柳州螺蛳粉的发展模式后,邹秘书长发现,拓宽销售市场面是重庆小面走出去的一个关键点。据悉,在电商排名前十的重庆小面网店中,仅一家是重庆本地的,可以说重庆小面线上市场还没真正打开,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为整个重庆小面行业添砖加瓦的过程中,重庆市小面协会还意识到,需要培养适应重庆小面行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于是,为培养重庆本土小面后备军,解决重庆小面业态布局随意、经营模式单一、产品研发及品牌建设、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发展难题,重庆小面学院的筹备拉开序幕,并于今年3月正式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签订共建“重庆小面学院”协议。“重庆小面学院”的成立也意味着,未来重庆小面行业的人才将不断地专业化与精细化。

提及“重庆小面学院”,邹秘书长强调:“重庆小面学院的培训在前有的系统性基础上,对培养深度进行了再扩大。通俗来说,以前的系统性培训是属于餐饮厨师范畴的培训,比如教大家如何制面、如何打调料等,但仅仅掌握这些并不能立马开店创造收益。”

于是,“重庆小面学院”对重庆小面行业项目文化进行挖掘及标准制定;举办行业技能大赛进行人才筛选,为人才提供培训及等级认定;注重产品研发和师资培训;创造就业条件,提供就业机会,让优秀的人才可在小面行业内大展拳脚,同时也可返校再传授实战经验收获,形成良性循环。

相信重庆市小面协会将携手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把“重庆小面学院”打造成地方美食传承与研发人才的培养摇篮,培养出复合型餐饮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挖掘和传承重庆小面文化,使其成为重庆小面文化传承、推广与传播基地。

谋求创新与发展·开辟互联网跨界新赛道

新时代下事务的发展,理念需要转变,模式需要转型,路径需要创新,重庆小面也不例外。

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时代浪潮中,如果不进行数字化转型,那么企业将会被用户抛弃、被竞争对手超越、被市场边缘化,以致最终出局。

在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小面协会也在不断精进意识,并持续深入互联网、大数据、IP打造等方面的学习……邹秘书长道出,重庆市小面协会的会员单位虽然可以做到有8.4万家,但大多是夫妻店,其中能够做大做强成为精品企业的,少之又少。加之,重庆本身的商业潜力比不上北上广深,这就需要我们与更多优秀企业合作,助力人才吸引和投资。

今年7月,重庆市小面协会与猪八戒网进行了深度考察交流。

猪八戒网作为中国领先的综合型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自成立以来便通过运营线上、线下数字交易平台以链接企业雇主和服务提供商;同时依托于数字化改造,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赋能中小微企业高效、快速发展,从而获取信息流和资金流。

通过学习,重庆市小面协会发现,可以借助猪八戒网来全方位推进小面产业及文化的升级,弥补小面行业在互联网板块的空缺。据悉,第二届重庆小面文化节的主题LOGO便是通过猪八戒网平台向全球设计师发起征集,使得文化节既有了优秀的视觉识别系统,又获得了大量宣传造势,可谓是一举两得。

协会借助互联网数字平台来赋予重庆小面做品牌转型升级,是希望从政策、拓业务和造品牌三个方面来解决目前重庆小面经营中的诸多痛点问题。“但协会谋求创新、拓宽发展道路的步伐不止于此,未来将拓宽更多面的创新与合作”,邹秘书长表示。

于是,今年8月,重庆市小面协会与商业财经品牌商界集团共同创立了重庆小面品牌中心,以传媒的视角链接本土品牌的优势,为重庆小面造势宣传,共同为重庆小面文化赋能,让重庆小面的品牌和文化内核得到更深层次的传承与发扬。

重庆市小面协会与商界集团成立重庆小面品牌中心

外在的条件只是辅助,内在的本质才是核心。在邹秘书长看来,互联网是小面发展的辅助器,但小面本身的创新才是长远之道。“我们谁都没有想过,小面和咖啡也可以成为搭档,中式和西式结合式的出现也能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或者用重庆第一美食名片火锅里的鸳鸯锅来装第二美食名片重庆小面,可以是一半清汤一半红油,也可以是一半抄手一半小面……”

尾声·寄语

重庆小面产业发展关乎行业方方面面,一碗小面可带动原材料种植、加工、销售在内的上下游全产业发展。如今,小面行业身处时代的洪潮,既面临挑战,又具有多方面机遇,在这个过程中,邹秘书长表示十分欢迎更多青年人的加入,共创重庆小面的未来新格局。

重庆市小面协会的成立,致力于将小面条做出大生意。一路走来,小面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观点不一到思想统一,从部分人的谋生之路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工程,行业从边缘行业到市政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重庆市小面协会将依然坚持初心,不断创新,聚集力量,为重庆小面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撰稿:马倩雯

摄影:田学娟

摄像:符美月

0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