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总是与所在的城市、所处的时代同频共振。重庆近年来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并开始向“全球机器人之都”进发。本次采访中,我们与机电集团之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静面对面交谈,聆听她与前沿技术行业的深刻联结,以及有关智能制造行业的经验与心得。
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静 接受采访
“在有试错资本的时候,眼光放长远”
“一切始于巧合”。谈及自己与智能制造几乎“血脉相连”的职业生涯,杨静微笑着说出这句话。
“巧合”,是一个很妙的词。没有精心策划的宏伟蓝图,一切似乎是命中注定。在毫无设定的剧本里,杨静找到了愿意持续深耕的行业,而后从心出发,瞄准时代风口和市场空缺,一路过关斩将,战绩骄人。
“最初只是想要进一家全球500强的外企,站稳之后,发现自己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我是怀着‘去更大的世界、更高的平台、更与时俱进的领域看看’这样的心愿,从全球500强的一家公司到排名更加靠前的另一家公司的”。一路走来,杨静的工作履历非常丰富,从芬兰通力电梯、瑞士ABB中国有限公司、德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再到如今的重庆机电集团之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杨静不断调整着目标定位,但工作轴心并无二致,即从事与智能产业相关的方案解决与管理。
借助在芬兰通力电梯、瑞士ABB中国有限公司等全球化一流大公司工作,杨静既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开阔视野,也被这些卓越外企的发展思路、工作方法、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所影响、改变、浸润。这一切都为她人生的层层跃进做了铺垫、埋下伏笔,助推其寻找新机遇,开辟新航路。
工作洽谈中的杨静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是杨静回归国内企业前的最后一站,这一站停留了十六年之久。智慧楼宇和智慧城市的工作经验让杨静看到物联网、智能化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触发了杨静转身投入机器人和AI的动机。“一个是我看到了在当时国内市场相关行业的发展潜能,智能化领域的拓宽面非常广,行业的一些空白是有待填补的。在时代的红利下,中国就是未来的风口;二是在国家经济转型、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希望可以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奉献者,把在外企学到本领反哺未来在中国的职业道路。”
如今,杨静的站点是重庆机器人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中国500强、西部最大的综合装备制造集团重庆机电集团下属混改企业,重庆机器人公司的崛起与中国发展的步伐一致,正踩着中国梦的鼓点,助力“中国制造2025”。这不仅满足了杨静期待的视野,更印证了她的选择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
结合自身的发展经历,杨静表示:“在有试错资本的时候,眼光放长远,这是我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也是我对年轻人的建议”。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风气云涌的科技赋能成了气候,科技递“新”,智能引“力”,已然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杨静表示,“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在品尝时代的红利”。在她看来,重庆机器人公司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很多因素共同在驱动。
首先是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中国“智造”已然掀起了波澜。“在大环境下,国家积极倡导做工业4.0智慧工厂,这是一条非常明确的工业发展道路。”据杨静介绍,目前中国诸多城市的工业制造业领域都在逐步实现黑灯工厂,即未来“人”的主要工作是去掌控这些机器和规划生产工艺,而不是简单重复的自己做。而重庆机器人公司则是致力于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度身定制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实现智慧化工厂目标.
机器人工作站
其次是重庆这座城市对制造转型的急需。作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重庆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制造行业,正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产业机构不合理等严峻挑战。而机器人在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应用方案,成为重庆升级的重中之重。
整座城市都铆着力气“撬动制造业的有效转型与升级”,重庆机器人公司也立足趋势,顺势而为,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厚工业基础,助推城市发展迈入新阶段。“重庆,以及整个西南地区,工业发展都很蓬勃,需求都很大。”正如杨静所言,“一切,都为重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最后则是各企业面临着减人增效的刚需。“如今各企业因为人工成本非常高,很多客户都有减人增效的需求,制造转型急需向无人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就促进了我们提供工业机器人的解决方案,来解决他们的痛点。因此,作为目前股市的网红板块之一,机器人整个行业就是一个非常精准的风口。”
正是这些关键因素里应外合,让机器人行业“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而杨静也和重庆机器人公司一起乘着时代之风,迈向美好未来。
“同理心+理性承诺+天道酬勤”
多年在外企工作的杨静,深受外企文化滋养。不一样的竞争格局赋予了她独特的精神气质,也让她受益匪浅。
“勇担责任,矢志创新,追求卓越”是西门子的企业文化精神,杨静表示这12个字对她影响颇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历,杨静挖掘了这12个字背后更多的内涵,并内化成自己的心得,即具有同理心、理性承诺,还有天道酬勤。
“无论是跟客户打交道,还是跟公司的上下级打交道,同理心很重要,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结合杨静的工作经历来看,同理心意味着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实现小批量定制制造。“我们要了解客户到底他为什么做这个事儿,他的痛点。不是简单地买了一瓶矿泉水卖给客户,得自己调配一瓶水,并且得是对客户的胃口、帮他真正解渴的矿泉水。”杨静的这一理念与工业4.0时代未来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完美契合。在这一商业模式下,未来制造企业将不仅仅进行硬件的销售,而是帮助客户产业升级,并且通过提供及时、高效、多元化的后期服务,来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这就是软性制造。制造业的企业家们要在制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拓展更多、更丰富的服务,提出更好、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走软性制造+个性化定制道路。
机器人工作站
所谓的理性承诺,用杨静的话来讲,就是“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做到十分,但给到客户的承诺只是八分。这八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既可以给客户留一个心理预期和惊喜值,也更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杨静说,这一工作方法贯穿了她的职业生涯,也会一直贯彻下去。
最后,谈及做事的态度,杨静用简明扼要的四个字总结:天道酬勤。“一个勤奋的有前途的员工,总是善于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觉得不合理可以向上级提出,但一定要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杨静的眼睛里散发着光芒,点头说道。
杨静(中)和重大EMBA的企业家们
人生是道选择题。从在外企升级打怪,打下坚实基础,到满载收获归国,开辟新的事业,杨静没有选择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航程,而是不停直面新的挑战,一边审视海上的暗礁和风云,一边掌舵航船,调整航向,乘风破浪。
“做一个优秀的有智慧女性”,这是杨静对自我的期许。
过往皆成序章,如今,杨静正带领着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披荆斩棘,不断刷新成绩,助力科技之光照亮未来。
采访记者:罗凌双
撰稿记者:谢运婷
实习摄影:祁 琳
实习摄像:何 琳
评论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