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戏剧,作为一个真诚而坚毅的团队,其一直致力于以戏剧为展示载体和修复国内外民族民俗文化,并不断创新以寻求身体美学意识的回归。通过原创、定制与跨界创作,持续不断地探索现实空间中更多艺术表达的可能性,打造了一个充满惊喜并持续发声的艺术平台。
无论是有关纯净救赎与对自然敬仰的《白牛夜行》,还是一声川江号子讲述绚丽多变旧时重庆的《谢家大院》,从音到形,从意到情,人景相容,无不让人身临其境。在虚与实之中,在眼见与想象之间,有光戏剧团队带着光与温暖而来,借助非语言艺术的表达,在公共空间中构建思考的土壤,通过复合且沉浸式的戏剧体验,治愈并成长。
在本次商界青年“重庆大学生全市企业家采访季”活动中,我们采访到了有光戏剧创始人,戏剧导演,演员——王俊女士为我们讲述创作戏剧的感悟与有光戏剧的故事……
有光戏剧创始人王俊接受重庆大学生记者采访
“我看见你的眼睛里有光”:当你从一束光下走过,此刻就是舞台
人生处处皆舞台。戏剧,随时在不同的地方发生着,此时有一束光便很重要。
有光戏剧就要做那束光,这也是“有光戏剧”工作室之名的由来。
提及有光戏剧工作室的文化内核,王俊谈到其在戏剧滥觞之处,文化启蒙之地——希腊的游学感悟。在希腊,戏剧最开始的样子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不是专业的演员,大家都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但在工作之后因对戏剧的热爱而相聚,一起表演、创作艺术。对于人们来说,戏剧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光”。
有光戏剧《天上的街市》演出剧照
所以,作为有光戏剧的创始人之一,王俊在有光戏剧的发展中一直秉承着这种对戏剧的理解:戏剧是自然的,是大众的。
他们怀揣着将艺术交还给大众的初心,创作了许多现场的艺术戏剧作品。“我们作品中许多演员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可以下班来排练。我们希望让戏剧变成像逛街,看电影一样的让人轻松和快乐的生活方式。”
而作为表演个体,王俊对现场有一种执着。这种执着来源于她希望能通过现场的交互,在这个场域下给予观众能量。因此,在一开始做戏剧内容的时候,王俊就有一个要求:一定要好看。要审美好看,视觉好看,音乐好听,人物形象丰满,道具质感好看。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和不变初心,才有了今日的有光戏剧。
对于王俊而言,有光戏剧因爱而聚,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找到人生的那束光,便有舞台。
有光戏剧《天上的街市》排练现场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们接受它,并改变它
有光戏剧许多现场演出地点在公共空间,比如商场,景区和公园,甚至于随时随地的街头表演。疫情爆发,虽然有光戏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他们在举步维艰中仍然坚守本心,并不断探索更多艺术戏剧的演绎形式。
公共空间表演不同于剧场表演的体系,它需要抛掉演员在舞台上的表达方式,而更关注与观众的交互。为此,“有光戏剧”针对现场戏剧演绎的非职业演员做了许多培训。演员需要借助身体训练、即兴表演的练习,学会很快地接收形形色色的观众。
有光戏剧团队在公共空间演出
对于现场公共空间戏剧的策划和实施,王俊这样理解:人对于新的事物,第一反应是保持距离感,甚至有一些排斥。大多数人喜欢呆在自己安全领域,所以勇敢很重要。有光戏剧希望能勇敢地跨出这一步,跳脱出场域的限制,直接面对现实场景和大众疑惑不解的目光。
在计划有光戏剧公共空间表演的现场时,在观众方面,王俊表示是可以培养的。“比如第一场和第二场的时候,很多观众一走而过,但是没关系。我们就是要让他们能够更多的去看,到第二次的时候发现了我们,产生一点兴趣,那到第三次的时候,他们也许就知道我们在戏剧表演。一步一步的让他们接触,一场戏剧表演哪怕只影响到一个观众,我们都很欣慰了。”
而面对被大众忽视或误解成“作秀”时,有光戏剧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被忽视和误解很正常,艺术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坚持和精益求精——让艺术和戏剧不断地出现,乃至于让其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让看到的观众觉得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就是有光戏剧带来的改变的力量。
有光戏剧《谢家大院》演出现场
作为艺术爱好者,困难还源于经济。不同于大众对于艺术从业者高收入的印象,真正的戏剧创作的周期是以年为计算,每一个精心雕琢的戏剧要花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去不断地打磨,涵盖内容包括音乐的编曲,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道具制作等,然而收入却微薄且不稳定。在现实与热爱的平衡中,王俊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戏剧有一个从专业到大众的金字塔,在其本身艺术价值和专业性角度上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但作为工作室而言,我们要以商业甚至于生存的角度思考我们怎么能活下来。但是我很幸运我能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我会更追求于质量。当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爱好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睁开眼睛你就在工作,不断从生活中吸收很多的灵感。”
有光戏剧作为一个全部是女孩子的团队,特别注重情绪价值,她们希望戏剧可以成为心灵精神的一个港湾,希望给别人带来力量,希望通过不同元素的一些能量磁场的碰撞,帮助他人“发现自己,治愈自己”。
有光团队排练幕后
当前,有光戏剧正不断开拓边界,参与定制戏剧板块、原创剧目生产等项目,颠覆创新,让传统文化与戏剧结合,碰撞出色彩纷呈的火花。
“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让有光戏剧成为一个可以存在50年,甚至100年的一个工作室。”王俊这样期待。
“最大的收获是认知的成长”:从事戏剧行业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王俊特别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偶然间,一个来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十二生肖灵感,让王俊和其团队决定要做一个独特的生肖戏剧系列,而这与有光戏剧定位于大众群体也十分契合。
于是她们开始查阅古籍。
其中,传统故事精巧、神圣、敬畏的内涵让王俊最终选择讲述生肖系列的传说故事。在保留民间故事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艺术创作形式和年轻人创新性的解读去完成一系列作品。
金木水火土天干12支,每个生肖守护一个时间段。六十年是一个轮回,金鼠年是伊始,于是有了“有光戏剧”的第一部生肖戏剧。戏中,她们选取非遗文化中定制的皮影,选用光影和朋克音乐结合,打破纯皮影的方式,加上文言文的说唱,说唱的曲调用川剧的高腔,这样创新的结合让王俊和她的团队极其兴奋,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该戏剧作品。而第二个生肖戏剧的策划,王俊和她的团队使用了国际木偶碰撞肢体语言如舞剧,现代舞等的形式,讲述一个关于“白牛”的民间传说。
有光戏剧《白牛夜行》演出现场
作为一个策展人和导演,一路走来王俊策划了各种各样的展览和戏剧。关于收获,她说:“最大的收获是经历了认知的成长——建立了更强的实践体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戏剧《白牛夜行》的道具制作过程中,从不可思议于其造价,到亲自动手制作、实践,王俊在辛苦和忙碌之后体验到更切实的成长感。
人,终其一生都追寻自我认知。从达到真正的认知客观、自我、世界之后,每一天都为自己而活,这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此外,王俊还表示,十分庆幸于身边拥有共同梦想和一同奋斗的朋友们。即使在戏剧圈中每个人生活都很充满挑战,但是众多艺术爱好者仍在坚持,这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这是一种真诚。从事戏剧的这群人是真的很纯粹。我们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快乐。”
“在大学中要多去参与和体验”:自我觉察是人一生的命题
参与本次的“重庆大学生企业家采访季”,王俊对青年大学生充满了关爱和希冀。
对此,王俊给出了这样的寄语:“我很建议大家通过参与一些戏剧编写、排练厅演练,去体验一下戏剧。当你有了这样的经验,就可以进行一种自我觉察,之后更容易自我调节。现在工作压力真的非常大,很多人处在抑郁崩溃的边缘。但在自我觉察和社会觉察的时候,如果能以第三方更客观的去看,或许就能与自己和解,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光艺术现场
大学作为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在学校和社会中间磨合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认知这个世界,认知这个社会,认知我们应该在这条路去做什么,这其实是一段很好的自我觉察时间。
身为有光创始人之一,王俊也会经历迷茫和低落。王俊提到,在有负面情绪时,就会去和大家排练,在排练场总是能够找到内心安稳的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想解决方法和真正行动,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去体验,去尝试,去热爱。在大学多样的经历会帮助你收获爱,提高幸福感。通过自我觉察,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尾声·戏剧
通过本次采访,我们不仅对王俊与有光戏剧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受戏剧本身的艺术内涵的触动而产生了兴趣与向往之情。
正如龙应台所言:“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是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联起来成为社会。”戏剧属于艺术,艺术属于文化。正是有了王俊和有光戏剧团队这样的艺术爱好者,我们才能发现,我们眼中有光,哪里都是舞台。
《金鼠嫁女》演出结束后,有光成员与观众合影
实习记者:霍思睿
实习摄像:罗珺莉
评论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