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资本市场他们怎么看
商界杂志 2016-02-15 11:11:18

割韭菜的黄金时代

这哪里是熔断啊,这分明是火化啊;这哪里是割韭菜啊,这分明是联合收割机的节奏啊。

好吧,甫一开年,段子手们又集体高潮了。

2016年1月4日,在接连触发5%和7%的阈值之后,A股提前收盘,两市再现千股跌停。沪指接连跌穿3 400和3 300两个整数关口,创1991年以来最差开局。

哀鸿遍野。这还不算完,1月7日,又是见证中国股市历史性的时刻,从开盘到提早收市,A股仅用了15分钟。

异常惨淡的开局,似乎预示着2016年资本市场的风雨飘摇。

——是逃,还是留?

别慌。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至为关键的时代。作为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场所,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改革,关乎中国经济转型成败。

成败与否,不取决于或者说不仅仅取决于,指数涨了多少点、股票市值占GDP的多少,而是能否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孕育出一批又一批伟大的企业。

风云际会,大破大立,我们正站在这样一个黄金时代。极端糟糕的开场之后,不集体反思就没有希望。

2016,中国资本市场的故事该怎么往下讲?

交锋

A股悲鸣还是牛市序曲?

休假就是我对市场的看法

(任泽平,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A股最早看高5 000点鼓手)

其实我本人最近一直在休假,就表明我对市场的看法。

对于资本市场,我们的看法是这样:2016年将是各位播种一级股权时代的黄金时期。

因为中国有13.7亿人口正在蓬勃的消费升级,13.7亿人的市场都找不到机会。美国3.4亿人,日本1.3亿人,韩国5 000万人,德国8 000万人,整个欧元区才有3亿多人,全球70亿人。再加上注册制改革,将会给我们一级股权投资黄金的播种期。

对于二级市场我们的看法是这样:二级市场2016年收益率可能不如2014、2015年,2013年是结构性牛市,2014、2015年都是大牛市,二十年来连续四年都是牛市的情况是没有的。

随着时间的原因,企业风险的下滑,无利率风险的空间已经不大,无风险偏好很难再前。2014、2015年你的玩法是做趋势投资,你在2 000点的大底买进去,5 000点卖出来,就是这么简单。他是趋势投资的时代,但是2016年是做交易的时代,第二个是做主题投资的时代,熔断机制取消以后,我们认为市场正在进入正常的调整状态。2 000点开始看5 000点,5 000点看风险,10月再次看淡休假,前一段时间提出“休养生息”的看法。

最后的多头,孤独地坐着

(李大霄,英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所长,“空头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国的股票市场从开市以来只有4个地方才可以买,325点、998点、1 664点、钻石底,钻石底大买,婴儿底小买。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为什么我说“拥抱蓝筹股,待资如初恋,远离黑五类,避之如蛇蝎”?我们看这个市场,现在只有蓝筹股才是在可以投资的区域。我有一句话告诉大家,九个字,“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谁是好人?3年以来增持的是好人,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等这些是好人;3年以来减持的有可能是坏蛋,股灾以来在拼命增持的是好人,拼命减持的是坏蛋。

我们再看一看,为什么我对这一次的情况不像上一次那么警惕?我们在这个杠杆急速下行的过程里面,但是上次是2.27万亿的杠杆,现在是1.2万亿的杠杆,我们杠杆率是2.3,美国是2.5。我们现在的杠杆率低过美国股市,所以我判断这次很快能稳定下来。

五句话贡献给大家,钻石底亮晶晶、地球顶沉甸甸、婴儿底抱紧紧,抱紧紧好股票,抱紧紧优质的蓝筹股,3 000点是地平线,婴儿底仍然存在。我都这样了你还怕什么?

跟着国家走吃喝啥都有。还有一句话,跟着大股东走吃喝啥都有。他们减持了为什么接他们的手,他们增持为什么不跟进去,这是道理,给大家讲讲,不要再当傻大头,不当接盘侠!

最好的人才可能已经不在体制中

(李剑阁,朱镕基秘书、前证监会副主席)

我现在就是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1月4日熔断两次,照道理12月份的时候,市场参与者人人都知道的公开新闻,比方说数据不太乐观,比方说人民币有贬值趋势,比方1月8日有减持的大限,为什么这些所谓利空没有在12月份得到说明,而在1月4日直接下去?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监管部门。去年6月份出现危机,那么为什么每次证监会在市场的逼迫下,每天晚上都要出现新的政策调整,你事先在哪?为什么没想到?

第三个问题我想问,既然在4天后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说明在去年紧急状态下我们出台的一些监管措施,或者说出现的一些政策条款是仓促的,是粗糙的。到今天为止,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总结一下我们去年出台的还有什么是粗糙的,将要发生的?在危机当中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但事后你总要等到市场逼到那个份儿上才能出来,才能看到?

我只想讲一点,现在我们有一个危机在爆发,虽然始终没有提到但是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危机,就是监管部门的人才危机,人才外流内耗。

我觉得如果监管部门的人才危机不解决,中国股市的危机还会一波一波地到来。

爆点

盘点 A 股十大雷区

雷区1

人民币持续贬值

雷区指数:★★★★☆

中国究竟聚集着多少热钱?夸张的说法是十万亿美元的规模。离在岸套利盘之重,连央行都已经发火了。

还有一个问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究竟要贬到何种地步?消息人士称,中国央行面临来自权威政府经济学家越来越大的压力,政策顾问希望人民币能以更快和更大的步伐贬值,贬值幅度最高可达10%~15%。

雷区2

万亿流通盘蠢蠢欲动

雷区指数:★★★☆☆

按照中金公司预测,股灾至今共累积了万亿规模的限售解禁股,一季度潜在减持规模约3 500亿元,在监管层减持新规的紧箍咒下,这一潜在减持规模将显著降低。

雷区3

股市大扩容

雷区指数:★★★☆☆

A股开年暴跌中,中小板和创业板跌幅和跌速明显大于主板。这源于市场认为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的加速推出,股市供给将明显增加,对A股泡沫,尤其是中小创板块泡沫的抑制作用将十分明显。以致监管层不得不主动澄清3月1日并非注册制推出的时点,只是两年内推出的起算点。

雷区4

全球股市开门黑

雷区指数:★★★☆☆

2016年伊始,美股一周创逾四年最大单周跌幅,欧洲股市同样开门黑,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股市开年第一周跌幅不小。

风险资产下跌,却无意中成全了黄金,不仅境内黄金价格飞涨,全球现货黄金指数在新年第一周反弹4.04%,显示全球避险情绪已达到一定程度。

雷区5

中小创巨大泡沫告急

雷区指数:★★★☆☆

有机构表示,整体而言,A股根本没有投资价值,只有投机价值,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只要游戏不停,再高的市盈率都没有问题,但一旦指数回调,毫无投资价值的市场,必定是多方出逃。

雷区6

指数逼近长期趋势线

雷区指数:★★☆☆☆

如果将去年7月份低点和今年8月份低点连成一线,线的末端就在3 100点位置,这也是被机构称为长期趋势线在近期的位置。

有机构称,如果上证指数多日有效跌破3 100点位置,长线资金、止损资金、技术派投资者资金、两融资金都有可能涌出,7月、8月份的股灾将可能再次出现,机构呼吁国家队应该在此位置维护股市企稳。

雷区7

货币宽松或结束

雷区指数:★★☆☆☆

在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姜超看来,回顾过去一年A股,可以发现大水牛的特征非常明显,行情主要是由宽松货币政策驱动。

客观来看,未来央行的放水越来越不容易,主要有三大制约,分别是美国加息、汇率贬值和信用违约,而这也是2016年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三大风险点。

雷区8

经济重回下行通道

雷区指数:★★☆☆☆

任泽平认为,暴跌和熔断机制没有半毛钱关系。中国经济还未经历出清和去杠杆。很多传统行业企业熬了这么多年可能熬不过去了,新兴产业成长不足以填补传统产业衰退留下的巨大国民经济核算缺口。

雷区9

买方卖方一致性多翻空

雷区指数:★★☆☆☆

A股这轮持续的暴跌,已经说明了买方机构一致看跌的预期,再加上任泽平、姜超等代表卖方机构一致性看空预期,此时市场往往有两种走势,要么超乎预期的强势,走出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要么出乎意料地差,走出连续暴跌和持续低迷的行情。

雷区10

磁吸效应显著熔断机制被取消

雷区指数:★☆☆☆☆

开年股市暴跌的一个“加速器”无疑是熔断机制。不过,已被监管层果断取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改进方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洞见

注册制是A股成人礼?

注册制将引爆长期牛市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最乐观的情况,估计在2016年年底可能会有所谓降幅趋缓,阶段性见底的可能性出现。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现在已经形成了“流动性堰塞湖”。而这个“流动性堰塞湖”至少要有一个可承载、可吸纳的重要领域或者重要池子。

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来说,中国有潜力可以制造一个疏解流动性堰塞湖的资产池——坚定地推动注册制的改革,给庞大的流动性一个出口。

给哭闹的小孩吃鸦片有百害无一利

(刘晓丹,华泰联合证券总裁)

牛市高价发行、熊市发行窗口易关闭本身的确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理应是市场自然选择的“果”,而我们却一直把它当做了“因”,试图用行政手段来开关阀门,以致暂停IPO成了救市必吃的补药。

如果说节奏管控有时是对现实的妥协,那价格管控则是最致命的倒退。以扭曲价格的方式让利给二级市场的场内投资者,好比“给哭闹的小孩吃鸦片”,有百害而无一利,并且让市场所有参与主体,失去了价值判断的意愿和能力。本质上看,对投资者也是更大的伤害。

在我们这个不成熟的市场,监管被舆论绑架,经常的现象就是为防止长草,索性连禾苗都一起除掉。

注册制实质上有三个层面的问题,谁来审,审什么,发行价格和节奏是否市场化。前两者依赖《证券法》的修改,而这仅仅标志着注册制的开启而已;市场所关心的发行条件修改,如是否要求盈利等,并不是这轮注册制改革的难点。发行节奏和价格能否市场化并非由修法来决定,却恰恰是注册制改革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注册制实施后,若继续管控发行价格、调整供给节奏,试图找到平衡点后,再放开管制。等于再次重复使用行政调控的阀门,与二级市场涨跌博弈。但过去20年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个平衡点是找不到的,结果大概率会重蹈覆辙。

蓝筹不会迎来春天

(李迅雷,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大家一直在争议风格是否会切换。因为注册制推出后,未来股票供给会大幅增加,壳资源的股票就不值钱了,垃圾股也多了,股票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于是,真正有价值的低估值蓝筹股将受到追捧。这就是认为风格要切换的逻辑。

不过我认为,第一,从25年的市场发展历程看,有很多触发修正估值扭曲的契机,即是风格转换的诱发因素,事后检验,都没有成为蓝筹股走强、小股票走弱的拐点;第二,中国经济在转型,重化工业化过程已经步入后期,大盘蓝筹股多属国有企业,不仅行业多为周期性行业,处在衰退阶段,而且公司治理方面也存在缺陷;第三,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是缓慢长期的过程,如中国股市约85%的交易量是由散户创造的。

所以,蓝筹估计不会因为这个冬天过去就会迎来春天。同样,市场的风格也不会因为注册制的推出而发生改变。但是过去一年,创业板的涨幅已经达到90%,这像是股灾吗?显然是大牛市的景象。中国的资本市场才刚刚开始不久,路正长,不能轻言拐点。

真相

血洗新三板?

好的企业上去,不好的企业滚蛋

(程晓明,全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新三板教父)

2016年新三板进入分层的时代,也是退市的时代。

新三板分层我曾提了另外一套建议,分为三个标准,由投资人进行评价,投资人评价就是股价。第一,孵化层;第二,创新层;第三,价值层。我预计有10%到20%的挂牌企业将进入创新层。同时价值层并不是指企业最有价值,而是这个层次的企业价值投资人看得很清楚。说得不好听点,这种公司不应该也不配在新三板待着,只配在主板。最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待在新三板,创新能力比较差的传统企业别在新三板待着,到主板去。

另外,没有交易就没有一切。新三板的问题是交易不够。

如果没有活跃的交易,新三板存在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如果能取消500万元的门槛,我相信新三板交易量每天将达到几百亿。我认为最迟到2017年个人交易门槛会降低,至少先降到300万元是可以的。

当然,未来新三板挂牌企业将超过一万家,没有太大必要让一万家企业都活跃。

500万元个人投资门槛可以有

(诸海滨,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

从目前分层筛选的条件来看,符合创新层条件的大概只有260家。未来做市商的数量会普遍增加,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会更高、更严谨,第三个做市商和企业都有流动性的需要,这样会修复目前的生态。

现在新三板上5 000多家企业,2 895家暂无交易。对于这些僵尸股来说,危险了。必须要有交易要有融资,要符合其他的进入创新层的财务市值等标准,有些公司努力一下还是有机会的。

未来新三板的格局中,顶层的企业融资将变得容易,并会吸引市场百分之七八十的资金。没有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尤其是质地差的企业,融资将更加不易。不仅资金会向顶层企业倾斜,由于顶层的风险最小,转板制度、竞价交易等市场热议的制度也只能在顶层完成。

对降低投资人的门槛,我个人持一个保守态度,主要认为新三板市场作为一个新近的市场,它的波动性很大,它的专业性非常强。所以对于个人投资人来说,研究新三板市场有很大的风险,这也是一个政策的初衷,不太允许个人投资者进入。

新三板在2016年是逐渐走向成熟的一年,从流动性和调控的标准来说,它应该进入到大类资产的配置阶段。单看大类资产的项目都很贵,新三板恰恰是大类资产荒中的一抹绿色,一般的投资人不能接触到。

拼命挤进创新层,值得吗?

分层是掉下来的一只鞋子。分层后市场参与者的状态变化,也是我的心路历程。之前董事长从来不关心股价,但现在天天说到多少价格了?过几天又问,怎么没什么人交易?我最近去上海和北京参加一些研讨会,经常会碰到一些董秘都在找做市商。

之前某某券商找我,说你们要不要增加做市商,我说最近做市商也还好,不是特别需要。现在我打电话对他们说,最近我们要增加做市商,对方却回答“不好意思,你们价格太高了”。前后的状态不一样,分层让大家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责。

另外一只鞋怎么掉下来?第一个叫再分层,我个人估计再分层制度大概2018年才会出台,因为创新层要运行,运行完之后再分层。第二,集合竞价,集合竞价做完之后到底要不要转板?到时候有可能比创业板还牛;第三,降低投资人门槛;第四,放开做市商牌照,这个工作现在已经停掉了,很多资料交上去了,但是牌照迟迟没发,估计是等明年的KPI;第五,公募进场;第六,转板,仅仅试点而已,数量极少。

我个人是觉得,做好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

博弈

中小企业玩转三大板?

1、新三板创新层标准真的不低

标准一: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股东人数

(1)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 000万元;

(2)最近两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3)最近3个月日均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

标准二: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营业收入+股本

(1)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2)最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不低于4 000万元;

(3)股本不少于2 000万元。

标准三:市值+股东权益+做市商家数

(1)最近3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

(2)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 000万元;

(3)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

在达到上述任一标准的基础上,须满足最近3个月内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的比例不低于 50%,或者挂牌以来(包括挂牌同时)完成过融资的要求,并符合公司治理、公司运营规范性等共同标准。已挂牌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截止日(2016年4月29日)后,全国股转系统根据分层标准筛选出挂牌公司,于2016年5月正式实施。

2、战略新兴板以市值为核心

标准一:市值+净利润+收入

(1)市值不少于2亿元;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 000万元;

(2)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 000万元;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 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损失。

标准二:市值+收入+现金流

(1)市值不少于10亿元;

(2)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亿元;

(3)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少于2 000万元。

标准三:市值+收入

(1)市值不少于15亿元;

(2)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1亿元。

标准四:市值+权益

(1)市值不少于30亿元;

(2)最近一期末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2亿元。

3、创业板标准简约而不简单

财务标准: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

(1)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 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2)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 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3)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 000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4)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 000万元。

4、板块间标准及定位差异在哪

从财务标准来看,新三板创新层分层标准较细致,其中做市商家数和股东人数等指标极具板块特色,附加标准更加注重创新层的流动性和融资功能;战略新兴板则以市值为核心,在弱化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给出了四套财务标准,是更为多元化的测量体系;创业板对净利润、收入以及资产都有要求,但条件较为宽松,根据我们筛选的结果约700家三板公司满足该条件。

从板块定位方面,新三板创新层是实现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众多企业中为投资者自动筛选出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强或更受关注的标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所处行业要求为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信息技术等几大新兴产业;创业板侧重于创业型企业,特别是规模中小、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创业板中约半数企业也满足新兴行业的要求。

反击

下一站独角兽?

资源配置重塑产业格局

(徐小平,真格基金创始人)

为什么并购案在这两年突然爆发?2015年有一系列的合并,滴滴快的、58赶集、携程去哪儿等等,大公司的合并是中国资本和创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这些并购案媲美的,是3Q大战以后,BAT注重兼并并购。这意味着巨头开始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创业的规律。去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并购,就是资本和投资人的成熟,带来的必然是产业的升级,公司的强大,竞争力的提高。同质化的产品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可能存在,但是如果竞争者们有一种合作共赢的意识,1+1=10、11的意识,会加速产业的整合和强化,是个天大的好事。

 

1+1可能小于2

(周展宏,理时资本创始合伙人)

去年年底大家还在担心王石被姚振华赶出万科,最近变成大家担心万科开盘后,姚老板的账户会不会爆仓了。

爱康国宾在2015年众多的中概股私有化案中,以管理层最初报价计算的规模只有区区的12亿美元,本是一桩很不起眼的私有化。但是,因为美年大健康借壳的A股上市公司江苏三友加入,使得这笔私有化注定会成为中国一个经典的并购争夺战。

这个故事与1980年末发生在美国的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竞购案有非常大可比性:1. 都是由管理层首先发起的将上市公司私有化;2.都有外部投资者加入与管理层争夺公司所有权;3.报价都比最初的要约价大幅提高。

中美这两个并购战也有很多区别:1.以张黎刚为首的买方团不仅仅是管理层,还是公司的创始人,本来就占公司不少股权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投票权,而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管理层并不是公司的大股东,更不是公司的创始人;2.外部竞购方江苏三友不是一家PE机构,而是竞争对手;3.虽然都没有明确地说,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江苏三友买下爱康国宾之后,都要到人傻钱多的国内A股市场来变现。

当然,不管是张黎刚还是江苏三友方拿下爱康国宾之后,都会自己经营,他们看到也不只是国内与美国市场的估值差异,应该还有其他战略上的考虑,比如更接近自己的用户和投资人,补充在不同细分市场上的实力等。

不过可以想见,如果最终,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有否决权的二股东天天打架,哪里还有精力和心情去经营好企业?

利用金融市场去杠杆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从资产负债的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的新趋势是什么?在海外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在负债端帮助企业多元化地筹集资金。灵活地运用多种筹资工具来降低成本,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来去杠杆,不是说一味地鼓吹泡沫,而是通过资产重组来利用金融市场去杠杆。

你通过政府过手的缓释,把金融市场做大,在更大范围内分担去杠杆的成本。我估计在这一轮股市收缩调整之后,还是会成为不得已的选择。你要在这个过程中理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负债的界限,市场怎么出清,怎么稳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对于去杆杠的主体,美国主要是居民金融机构,中国主要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

我乐意见到一些上游的大型的企业关停并转,这才真正是中国经济在逐步出清的很重要的一个信号。

有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本来就是民营企业,所以这个行业的第一名、第二名倒下之时,就是整个行业去产能触底之日。所以你怎么把握不同产业去产能进展的节奏,来发现相应的投资机会,也是需要深入研究和专业判断。

风口

资产荒从来都是伪命题?

别人都抛的时候,你就接

(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当别人不管好坏资产都抛的时候,你挑选好资产的时候就来了,价格这时候很便宜。但这需要经验和胆量,你要会挑选好资产,否则还是现金为王。

2016年伊始,在A股暴跌带领下各种资产的价格都大跌,这种时候恰恰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加仓的好时机。建议在配置资产时,最好国内和国外都要有配置。部分财富投资在国内(自己住的房子和银行理财产品),部分财富投资在港股和美国股票与债券。同时可以持有一小部分外汇放在银行产品中,但换汇之后主要的外汇应该放在港股和美国股票与债券中。

如果你想投资中国公司的股票,那么最好的地方不是A股上市的国内公司,而是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国股市股票;如果你想投资大宗商品(应该以石油和其他能源商品为主),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投资在美国上市的石油天然气等类公司,这些行业股票的价格现在很低,未来几个月可能会更低一些,有不少进入的机会。

多持有一点现金不是坏事

(汪静波,诺亚财富集团主席兼CEO)

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继续保持一个好的仓位,因为它代表新经济、代表未来。建议占比20%~30%。

在房地产配置上,要继续优化,建议占比20%~25%。同时在经济下滑过程中,多持有一点现金并不是坏事,可以起到平衡和调节的作用,为好的投资机会准备好弹药,建议占比5%~10%。投资本质上就是低买高卖,而每次经济下滑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类固定收益产品挑战会更大,一方面市场的钱很多,另一方面优质的基础资产不容易获得,所以投资策略上应该更趋于保守。有些看上去很美的类固定收益资产反而会蕴含很多风险。建议占比20%~30%。

房产跑赢其他所有收益

(马光远,独立经济学家)

8%是一个边界,超过8%这个边界的理财产品,你一定要问这个理财产品是谁发的,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抗风险能力。除了高净值人士,大量的一般的老百姓跟中产阶级,怎么样确保在这几年自己的财富不缩水?

比如说一些城市,它的房产价格一般不会下跌,而且一般是上升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到出现负利率,而且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话,那么你保值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可能就是大城市的房产。这个房产对你来讲收益可能没以前高,但是它是能够跑赢其他所有收益的。

有些人去买黄金,但是黄金你还得看美元,因为它跟美元的走势是个“跷跷板”,如果美元弱,你看黄金,如果美元强,你就不要去看黄金了,所以我觉得跟老百姓就一句话,第一个不要太贪婪,第二是守住资产,比资产增值要重要,我们讲的是保卫资产,第三个我想讲就是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看到风险,我觉得其他的就自我选择为主。

股权投资代表未来

(李丰,FreeS峰瑞资本创始人)

未来的资本市场在注册制的全面覆盖之下,将会形成三种新形态,一是可上市公司的供给将会大量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将会在经济转型中得以实现;二是在创新型新经济的中小企业拉动下,资本市场将会接受多维度的企业估值方法;三是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机构化,散户资金将会逐步被机构资金取而代之。

随着注册制的深入,一级、二级市场最终必然会产生并轨效应,一级市场的PE/VC机构额度获取将从以往的价格战转变成提前估值。而对于投资者,2016年乃至再往后的两三年,股权投资将是创富最大的资本引擎,选择好的时点、切入好的领域进行相应的投资,将会有机会大概率赚取超额收益。

迷思

金融改革不是单兵突进?

2016过度看空中国要付出大代价

(周金涛,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16年将发生什么事呢?我认为将发生这么几件事,第一个事是全球开启第三库存周期,下降过程中会有一次反弹,当然最早开启的是中国的库存周期,就是中国经济会出现复苏。

我非常负责任地说,2016年2月份中国经济一定会触底。现在市场对周期股的关注不是没有道理,它反映的就是经济即将触底的预期。所以大家想为什么大宗商品的价格跌得这么厉害,但是大宗市场资源股票一直很强势,这反映了一种预期,而这种预期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我们要思考的。我们不能对中国经济持续悲观,我认为对中国经济持续悲观在2016年会犯大错误。

第三库存周期开启的顺序是先中国、再美国、再欧洲,我们可以推导出来,大宗商品反弹和美元弱势的时间点都集中在2016的一季度,所以2016年的一季度就是我们做周期品的最佳时间点。这个市场上已经有充分的预期。而2016年二季度应该是这个复苏的确立期,2016年的三季度可能会出现复苏的明确的高潮期。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2016年就是一个对投资来讲逆向思维再平衡之年,我们需要关注的三个机会就是周期的逆袭,创新的嬗变和改革的坚守。我们的分析师已经提出“真改革才有真牛市”。

改革是一个慢变量

改革是一个慢变量,而增长是一个快变量。不仅如此,改革本身也分成比较快的变量和慢的变量,断裂处就在于改革的各个元素之间短期内未必能够形成有效配合。

几轮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不论是经济还是市场的稳定性都还差强人意。金融变量的剧烈波动,一方面当然有利于改变原来一致的单向投赌预期,同时也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不确定性。

而那些较慢进行的各种相配套的改革只会使得原来的风险进一步积累,例如影子银行(包括同业和中国式信托)的治理,地方融资平台的治理,这显然都是慢改革。

总量货币政策的简单紧缩式调整或者市场化决定,都无法完成这些结构主导的精细化、差异化管理要求,从而使得劣币驱逐良币、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制度套利,这些难题都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各种改革进程速度不一致,特别是金融改革的单兵突进,可能带来意外情况,而各种各样改革不配套的风险,最终可能会体现为金融危机的症状。

金融体系应允许犯错误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

金融改革服务第一个领域就是我们要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基准。大家知道我们的经济改革方向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配置需要有基准,在金融领域中三个价,利率、汇率还有无风险的收益率。  

下一步,金融改革要支持创新创业,现在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全局的核心。从金融角度来说,我们支持创新创业的要点是什么?我觉得要点是我们要建立一个金融体系,要允许人们选择,要允许人们犯错误。

第三个要考虑的问题,要注意发挥投资者的作用。  

中国总体来说是不缺资金的,但是我们资金的监控者,资金来源比较短,资金使用比较差,无论工业化、城市化、新兴工业化等等,这都是需要长资金的。大致说来中国的资金平均的长度不到3年,使用时间6年以上。这就出现了一个错配问题。

因此,从资产端来说就两个东西,一个是解决长期资本的问题,第二个解决股权资金的问题。而多层次资本市场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解决草根资本资金的来源,第二解决地方的资金来源。

6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中国  资本  市场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380)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