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纷纷围绕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生命信息等硬科技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尽管不少曾被资本疯狂追捧的热门赛道悄然走下神坛,但持续的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的旺盛萌发,带来的投资机遇仍在继续涌现。
韩笑女士作为睿鲸资本管理合伙人,凭借15年的境内外投资管理经验和极强的洞察力,衔枚疾行,穿越周期,成为投资科创领域的佼佼者。
睿鲸资本 韩笑
作为工业软件CAE龙头安世亚太的早期投资人,4年时间,安世亚太不仅升级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获得了各大产业与财务资本的紧密追捧,即将进入上市快车道。很显然,韩笑开局就押中了宝。而在智能驾驶领域,睿鲸资本多轮加注的魔视智能,获得了德国汽车供应链巨头大陆集团的战略投资,并已经进入IPO筹划阶段,离上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格陆博科技、天阳科技、酷哇机器人、文因互联、中电昆辰等明星项目的背后,也有睿鲸资本的加持。凭借着不俗的投资成绩,睿鲸资本在硬科技这条黄金赛道上,已经找准了自己的投资节奏和制胜之道。
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
在睿鲸资本创立之前,韩笑已深耕投资界10余年,作为投资领域的老手,常常比普通人看得更远。仅成立5年的睿鲸资本,就已在硬科技赛道遍地开花,其投资先进制造、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芯片研发、智慧城市运营等多个领域。
在多如牛毛的融资需求中,找准企业,犹如大海捞针。为何睿鲸资本就能频频命中目标?显然,在投资界深耕多年的韩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校正,早已有一套缜密精准的研判、投资逻辑。
韩笑针对早期科创企业的投资评判方法论,主要围绕行业、技术、商业和团队四个维度展开。
在行业层面,企业所处的行业要紧密契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对于某些先进的底层技术、创新的技术方案,可能当前市场规模不大,但长期来看,具备提升产业效率乃至改造产业生态的巨大潜力,能成为头部的高成长性潜力股。
在技术层面,企业要拥有独立自主的核心知识产权,能以核心技术构建竞争壁垒、以核心技术获得市场溢价。技术路径是否有前景、技术来源是否独立清晰可靠、技术成熟度是否已经初步具备、量产工程化能力是否已经初步建立、技术是否得到初步的市场化认可都是睿鲸资本投资尽调和评判的关键点。
在商业层面,企业是否已经跑通商业逻辑和盈利模式、是否拥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等都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创业企业不能是持续投入不见商业产出的实验室科研项目,更不能是闭门造车、以纯科学家思维去构建的飘在天上的理想国,而要以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为牵引,去为客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收入,乃至于重构生产关系、创造商业新范式。
除了以上层面,团队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早期的创业公司,不论其构思多完美、逻辑多自洽,都存在相当大的变数。创始人和核心团队需要在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中保持沉着、行稳致远,其中人的因素往往超越了其他一切。睿鲸资本所欣赏的创始人,是有值得称道的雄心、格局和胸怀。所偏好的团队,需具有较为全面而互补的经验和能力,涵盖从“技术-产品-商业化-组织“的方方面面,既有很强的单兵作战能力,又有很深的团队互信与默契。
韩笑认为,处于发展早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只有坚持通过对行业、技术、商业和团队的系统性评估,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才能尽可能地提高投资成功率。
识英雄于未起之时
真正拥有创新技术和可落地商业模式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一定是资本市场热捧的明日之星。为何在群雄逐鹿的资本市场,纷纷向睿鲸资本抛出橄榄枝呢?
在韩笑看来,无非是两个字,一个是“早”,一个是“准”。
尽早发现、尽早识别,“识英雄于未起之时”是睿鲸资本的战术。睿鲸资本合伙人团队具有“产融结合”的优势和特点,既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投经验、顶级的战略咨询公司背景,也拥有企业的实际运营经验,三者结合,打造了一套投资研究体系。针对有进口替代需求、有颠覆式创新的机遇点,持续开展大量的前置研究工作。通过一手人脉网络和系统性行业研究,对大行业、细分赛道、初露锋芒的创业团队进行系统性梳理,对于团队眼中的明日之星,主动敲门,早期介入,领先一步与他们建立早期“革命友谊”,确保在合适的时机能投进去。哪怕是面对中介机构介绍过来的、已经获得资本市场初步关注的企业,睿鲸也因为做了系统性的前置研究,从而能在尽调和投决的节奏上占得先机。
其次是“准”,体现在睿鲸资本对企业的把脉和赋能上。“每接触一家企业,我们都会提前做大量的工作:这家企业的投资亮点在哪里?可能的风险点在哪里?企业发展的瓶颈和创始人可能的痛点有哪些?我们如何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这些思考涉及一家企业加速成长、提升运营和进化组织的方方面面,大到战略规划、投资并购方案、客户及产业生态圈资源对接,小到财务规划、核心骨干招募与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样的思考也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我们在初次接触前、尽调过程和投资之后都会定期梳理、滚动刷新投资赋能计划、持续精准输入资源。”
在韩笑看来,这项工作非常繁杂,唯有深入走心才能做好,否则容易流于浅表。“想象一下,如果提的都是无关痛痒的点、组的都是缺乏价值的局、开的都是头疼医脚的方,是得不到创始人的共鸣、更无法给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一旦做对了,做好了,不仅能确保投资机会,也更能加速企业发展、保障投资人的收益。回顾睿鲸资本投资的企业,基本都是这样挖掘获取的。”韩笑说道。
然而,投资这件事,不仅仅是走心就能做好。“睿鲸资本是最懂企业、跟企业走得最近的投资人。”这是很多创始人对睿鲸资本的评价。由此可见,韩笑奉行的“早”、“准”,加上“懂企业”的人文关怀是睿鲸资本的投资内核,但也可以看出,敢于下注的背后,是对企业和趋势的精准把控。
硬科技投资仍在风口
经过5年的发展,韩笑用事实论证了这套体系。随着科创板的蓬勃发展,接下来的一到两年,睿鲸资本将迎来自己的丰收时刻。
而早期布局的一批“以国产替代进口”、“以机器辅助人”的硬科技创业公司,几乎都实现了快速发展,获得了产业方及资本市场的持续认可。睿鲸资本成功收获了被投企业的IPO,并且约1/3的已投企业成功实现了获益退出,在短短5年内VC基金的DPI(现金回报)高于70%,此外基金内还有约1/3的已投企业临近申报IPO。
睿鲸资本的布局,长期都是围绕几条硬科技主线条来开展的,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技术在各个垂直场景应用所需要用到的软硬件产品,以及研发和制造这些产品所需用到的核心零部件、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设备。具备这些属性的科创企业,往往在技术上存在共通性,从场景上具备近似性,从产业链协同上存在彼此衔接赋能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睿鲸资本加速投资判断,也有利于汇聚产业资源、助力已投企业。
对于当前的投资方向,韩笑表示,专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是最目前适合睿鲸资本的方式。“只有专注才能深入。一个投资决策委员会的认知宽度是有限的,一个合伙人和其带领的团队的认知宽度更是有限的。只有聚焦于某些特定领域、某种特定类型的企业,才可能持续加深认知、不断积累资源网络,才有可能做到提早发现明日之星、精准输出投后价值。”
关于本文
出品:商界新势力内容中心
主编:胡昕
编辑:谭贤梅
视觉:亦南
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说明: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
全部评论(270)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