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东北到长三角再到京津冀,都有城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部分经济活动被按下了暂停键,这些地区都是汽车重点销售板块,它们的封控也直接让全国的汽车销售遇上堵点。
根据中汽协会数据,4月,乘用车销量为96.5万辆,同比下降43.4%,环比下降48.2%。如若这时全国已经形成统一大市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局势被打破,那么其他没有被封控的城市也能支撑起全国汽车的销量,汽车市场也不会因为极个别区域的停摆而发展受阻。
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是让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促进商品、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在这其中,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是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生命力所在。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供应链各环节都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化。即使我们的经济经过了40多年的高速成长,国内流通消费市场依然处于相对分散、混乱的格局中,还不能充分发挥成本、价格、效率等调节作用。
割裂的供应链
供应链分为产品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一旦打通这3大关键节点,那么整条供应链都将稳定、畅通。但难点在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或零售商等供应链主体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散、管理系统难以交互,极易导致供应链协同过程中脱节。
以供应链之根本即产品流举例,产品流涉及采购、生产、仓储、运输等领域。就说采购,过去采购过程中招标时标准太多,有国家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各省市还有自己的标准,也让招采人员在技术标准选择时,不知道该参照哪一个标准,给招标人员造成了极大困扰。
另外,每个企业的技术标准都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标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成本造价还不一样,这也给采购人员带来诸多的选型对比。未来各行各业都统一竞争标准之后,那么采购在制定产品选型标准时,将会变得更轻松。
同样在生产环节上,某些产品的生产标准并未实现全国统一,让地方保护主义有机可乘。有地方滥用政府的产品质量监督职权,以质量监督为借口,阻挠外地企业质量合格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而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地实施,将进一步巩固拓展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有利于国内品牌与国内物流企业结伴出海,共同打造国际供应链及物流体系。
区块链或许就是将这些分散、割裂的主体串联的关键,疏通产品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堵点的利器。
“区块链+供应链”
区块链被业界人士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第二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能解决现在传统供应链的痛点。其技术特有的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溯源的特性,正是供应链质量管理中所需要的。
目前,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很多。纵向上,供应链的各环节,区块链都可以发挥作用;横向上,各行业应用区块链也很多,比如农产品和食品、疫苗和医疗保健、汽车飞机制造、海陆空铁各种运输方式、供应链金融等等,均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广阔空间。
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多主体交易网络,涉及到多人和公司,设计环节多且复杂,在这冗长的链条中,很容易因各环节不衔接造成信息的参差,影响工作效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意味着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效应将大大加强。
这就是供应链的魅力所在,当信息被写入区块链后,就会实时分享给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的所有人,利用区块链技术后,工作人员就可以查验每个环节的相关信息,供应链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可以防止篡改和修改,由于区块链上的每个操作都是完全透明的,比如进口的冷冻食品出现病毒,利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精准溯源,不但可以知道这批货是从哪来的,还可以知道这批货经过了哪些港口、批发和零售环节,以及涉及的公司和人。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区块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杨东也曾表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趋势中,各产业的供应链是复杂且多变的,要完整涵盖到生命周期,必然仰赖全国性范围的溯源系统,确保全供应链的信息能完善存储、互通互联与监管。
不过区块链大部分场景仍处于试验起步阶段,中国在“区块链+供应链”方面没有体系,缺乏应用标准。当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将来区块链将与供应链全国统一化共同成长。
评论
全部评论(95)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