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进行时
商界编辑部 2022-05-13 14:51:07
摘要: 国风当道,国潮盛行。

在第一届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制造惊艳了世界。

1915年,巴拿马,中国品牌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斩获74项大奖,独占鳌头。但当时为国争光的,仍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传统手工制品。

107年后的今天,全球70%以上的彩电和手机、90%以上的个人电脑,都产自中国。疫情冲击下,世界各地超过150家汽车工厂关闭,特斯拉、宝马等跨国车企把中国作为“避风港”,国际大牌纷纷上天猫掀起开店潮,率先进入常态化防疫的中国,成为世界的担当。

越来越多中国品牌也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大疆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7成份额、联想收购IBM、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亚迪电动巴士“占领”欧洲、TCL电视冲顶美国市场……

国货的崛起,一方面是民族自信、消费自信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国货在品质与品牌上的崛起。

国货爆红的背后

从中国李宁、北冰洋到故宫淘宝、五菱神车、完美日记......国货潮品在市场上毋庸置疑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据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从2011年到2021年十年间,国潮的搜索热度上涨了528%。

回看,鸿星尔克河南雨灾后捐款事件、白象拒绝日资、安踏和李宁力挺新疆棉花等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品牌顺应了公共事件中所包含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正日益提高,民族情怀和新消费观正成为消费者的内在选择机制。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每天可能接触4 000到10 000支广告。

形形色色的广告充斥在现代都市生活,几乎无孔不入,它们可以出现在各类电子屏幕、电梯门、房门、车窗上……却难以真正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近几年国潮拼命“种草”,渗透消费者的心智。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开始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不再一味“单兵作战”,转而用跨界合作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各自品牌的影响力,实现粉丝精准互补,达到1+1>2的效果。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各类“联名款”“定制款”也备受消费者青睐。

与此同时,随着流量红利逐渐退去,不少国货品牌也会面临着营销手段同质化、过度依赖流量等瓶颈。

路径遍地开花

为了突破瓶颈,国货品牌在行业发展大趋势下频频涌现新玩法,其与过往相比体现在5个部分的升级:

一是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生产高效、产业链齐全,制造逻辑也从传统的“规模化生产”向“小批量生产”“个性定制”“柔性生产”演变,满足了新品类快速迭代的要求,也契合了新消费群体表达个性、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二是技术升级。技术的强弱代表着产品品质的好坏,随着技术升级,品牌不断增强产品品质,提升运营效率和顾客的消费体验,为国货崛起注入新的动力。国货们通过引进创新技术、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创新等,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进一步缩小和追平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

三是渠道升级。国货品牌更倚重社交媒体,主要采用线下+线上双渠道融合模式,将传统营销与新营销结合,在各大社交网站“种草”,通过直播与短视频带货等“DTC(直面消费者)化”进一步降低了销售和获客成本。

同时,打造IP也是国货品牌的“借力势能”,IP内容营销的核心差异化优势是在短时间内创造巨大声量,帮助品牌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从而实现产业链、品牌和消费者的深度连接。

四是物流升级。国货品牌从送货、安装服务,到为用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的全链路、一体化服务,开启了物流行业场景服务的新时代,满足了消费者对收货体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五是品类升级。成熟市场中,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品牌通过消费群体选择、新市场定位、新产品创新、新传播渠道等,与传统产品形成差异化区分,从而对传统品牌形成升级和变革。

其次在市场需求大、市场竞争强度大的市场环境下,避开大类目的竞争,从细分品类切入,也为新晋品牌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

“一人经济”“他经济”“懒人经济”等新业态涌现,众多品牌从消费需求入手,在产品研发和技术上做到产品创新,开发出“0到1”的品类,打出“大爆款”,构建消费者的认知。

对国货品牌而言,未来将迎来乘风破浪之机遇,而Z世代的出现,无疑将其推上更大的浪尖。

4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国货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223)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