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的紫光和生病的校企
周慧娴 2021-08-03 11:04:25

清华紫光目前还死不了。

近来有关紫光集团濒临破产的消息甚嚣尘上。这还要从紫光集团发布的一则重大公告说起。公告显示,公司收到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发来的《通知书》,有债权人以紫光集团资不抵债为由,申请对其破产重整。

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纷纷直呼出身清华、市值3000亿元的半导体芯片巨头即将轰然倒下。

其实不然。但作为中国最牛的校企,紫光走到如今的地步,诚然自身已经生了病。而紫光不是个例,走在时代浪尖的校企们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被破产的真相

紫光集团此次纯属“破产乌龙”,从公告来看,集团本身并没有开启破产重整程序,而是因为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并且缺乏清偿能力,在公司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的条件下,债主向法院提出了申请。

在债主提交申请后,法院将对紫光的债务违约、资产情况进行审查,最后决定是否对其进行破产重整。

实事上,紫光正沐浴在前所未有的荣光中: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紫光国微,7月初市值才突破千亿元,创下新高;《中国手机通信产业数据观察报告》数据显示,5月紫光展锐首次进入中国手机处理器芯片市场前五,同比增长超 6000%;其投资创立的、被誉为中国最有可能撼动存储芯片传统强国日韩地位的长江存储仍是国家扶植发展存储器指标厂……

如此优秀的紫光集团为何会因无力偿负债被债主告上法院?其负债大都是因公司发行债券所致。根据Wind数据,紫光集团当前违约本息共计约68.83亿元。今年12月底,紫光集团还有一支13亿元规模的债券即将到期。

那紫光集团发债筹募资金的目的何在?都被紫光用来疯狂并购了。

紫光从2013年开始,集团就在并购的道路上疯狂前行。短短6年时间,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了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

和那些通过并购盲目扩张、增加产品赛道的公司不同。一直以来,紫光的目标都锁定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这些企业都可以完全融合到集团的半导体芯片业务和云网业务中,实现协同发展,最终成为紫光的优质资产,与近年来频繁爆雷的其他企业有着本质区别。

上文中提到的国微前身是被誉为欧洲内存芯片之光的奇梦达,曾经是全球第二大的DRAM公司,先是被浪潮收购,后又被转售给紫光;展讯则是由留美中国科技人员团队创建的手机芯片研发公司,曾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来被紫光收购。

为支付并购巨款,紫光从此四处举债,再加上其负债期限多为“短贷长投”,流动资金严重吃紧,短期内很难周转出资金还债。要是紫光集团还能继续通过发布债券募集资金的方式融资填补之前的资金空缺、“拆东墙补西墙”,债权人也不会对其对簿公堂。

好巧不巧,近来外部融资环境趋紧,紫光发行债券募资的方式也遇到了困难。最终,债权人选择向法院提起了对紫光的破产重组。

不死的紫光

只有那些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才会迎来法院破产的审判。而半导体行业的龙头地位是紫光的砝码,我国对半导体行业极为重视,对于这样明显有挽救价值,并且业务良好的企业,一般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进行重组,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

7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公告,表示要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承接紫光集团核心产业。而只有过去一年中至少拥有500亿元人民币的总资产或拥有200亿元人民币的最低净资产的“无敌航母”才有接盘紫光的权利。

接盘紫光,对于超级公司而言诱惑力不小。有知情人士坦言:“保守估计,紫光集团所孵化并持有的优质高科技企业的股权价值远远高于当前存量负债。重整实施完毕后,紫光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将得到调整、运营负担减轻、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有望实现涅槃重生。”

有消息称,阿里巴巴与几家由政府支持的企业,正在考虑收购紫光股份的股权,出价可能高达人民币500亿元。除此之外,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北京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JAC Capital)等也都有意竞购。

紫光改姓后,其主攻半导体芯片产业的航向是否将偏离?

与紫光并肩的另一大校企北大方正不久之前,才走过相同的轨迹。2020年2月,北京银行以北大方正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不具备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重整北大方正。最终平安接盘破产重组的方正。至此,北大方正满血复活。

随后中国平安表示,新方正集团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后,公司将做好投资后管理,发挥公司多方位优势,推动新方正集团聚集医疗健康等核心业务发展,实现业务升级、经营提效和资产增值,改善经营业绩。

不过笔者认为紫光脱离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可能性不大。

北大方正在破产重组之前,也曾疯狂扩张。不同于紫光围绕核心业务进行并购的思路,方正横冲直撞。收购浙江证券,参股成都商业银行,全资收购苏钢集团,入主西南合成药厂等等,章法混乱。

因而平安集团找不到方正的产业重点,只能从集团本身最擅长的医疗健康产业入手。反观紫光,半导体芯片的核心产业技术优势很明显,贸然放弃这一香饽饽并不理智。不过,半导体行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大量资金投入,这也对新的战略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紫光债务问题也没有对其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等核心子公司仅仅坦言如紫光集团进入重整程序,重整方案将可能对本公司股权结构等产生影响。

那么紫光就高枕无忧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资本副作用

不难发现,紫光目前的王炸业务皆是由董事长赵伟国买来的。这是赵伟国的成功,却是紫光的失败。

通过简单直接地买入,紫光不费吹灰之力跻身为了中国半导体芯片行业的龙头,与此同时,有着清华背景的它却与技术渐行渐远。

资本的搅动,让半导体芯片行业的泡沫越来越大。

投入成本高、进入门槛高、获利周期长是整个半导体芯片企业所要面临的几大难题和困难。随着资本持续狂热,部分半导体企业估值虚高,相关人才供给却严重不足,有价值的项目也少,导致了整个行业残疾发展。

原本被市场期待着背靠清华园的紫光能够填补人才的空缺,开启整个行业去泡沫的进程。殊不知,紫光偏偏成为了其中最大的资本玩家。

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组装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共同串联起了芯片的生产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掉队都可以使得整个芯片研发过程功亏一篑。目前,我国企业在制造和原材料这两个环节当中相当薄弱,需要依赖台积电等代工厂的力量使其成为闭环,而这也是制约我国半导体芯片业发展的最大掣肘。

如果紫光能够收购台积电,那么紫光的芯片制造闭环将完全闭拢。然而,赵伟国的资本大法却被台积电无情讽刺。

2015年赵伟国在前往中国台湾考察期间,曾向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谈及了入股收购的事宜。不曾想,赵伟国很快就遭到了反驳。鸿海精密创始人郭台铭甚至嘲笑道:“赵伟国不过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台积电不是用钱就可以买的。”

选择用并购的方式增加自身的筹码并没有错,紫光也通过这一方式迅速成长。但唯有技术人才才是紫光“永续”生存的源动力。紫光的失败在于在沉迷资本游戏的同时,并没有培养出技术人才,让资本带来的副作用一味放大。

此次重组也让紫光能够从资本狂热中冷静下来,毕竟资本并不是万能的。半导体芯片本身就是高投入、长周期的高风险行业,且是国际间竞争和限制的焦点,不发展自身技术,依赖外延并购的方式来发展本身就不合理。技术才是紫光持久发展的唯一正解。

此外,紫光还流淌着中国最牛校企的血液,无一例外地患上了校企“病”。

生病的校企

中国最牛的几大高校企业都有一个通病。

多年来,国家推进校企改革,试图将高校和企业脱离。然而紫光集团、北大方正、启迪控股等几大校企的改革并不彻底,仅仅是在2000年后更换了掌门人,随后盲目并购,导致偿债能力下滑。

本应占领技术高地的它们,却在进击的过程中迷失在资本的浪潮中。再加上校企思路与管理思路都没完全市场化,很难和其他股东和管理层磨合,难免陷入权力的游戏中,内斗频频。

除了疯狂投资,北大方正更让人熟知的是其长达20年之久的公司内斗。不同派系之间毫不掩饰敌对的情绪,旗帜鲜明地打击异己,甚至上演过不同派系当街扭打,争抢公司公章和营业执照的野蛮戏码。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公司群龙无首、一地鸡毛。

紫光也不例外。去年,紫光展锐高层暴雷,智能终端事业部总经理、营销管理部部长因动用公款宴请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前同事,并劝说即将离职的高管转投该竞争对手被公司免职。展锐处理动用公款的高管无可厚非,但细思极恐的是宴会上的私人聊天内容又是怎么会一层层地上报到最高领导的呢?

坊间一直有传闻称紫光展锐内斗严重,同事间为排除异己,常常向上级打小报告。展锐也曾对此做出回应称,“2018年以前,由于经营管理团队的不负责任,一批军阀式的人物乘机攫取权力,欺上瞒下。一时间:山头林立,乌烟瘴气;公器私用,法度废弛;英才流散,事业凋敝。”

再加上校企因属性特殊,使其游离于国资监管体制之外,管理机制权责不明,成为贪污腐败的温室。

哈工大集团如此,北大方正亦是如此,紫光也有这样的嫌疑。

紫光集团曾被小股东质疑在健坤集团增资扩股的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

校企的草莽时代已然过去,紫光集团想要拖着庞大的身躯走得更远,还需要从根本上断绝校企的劣根性,发挥学院派的技术优势。

紫光,值得拥有更健康的未来。

84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紫光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8391)

xyl720416
xyl7204162021-08-29 15:19:33
一声叹息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