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渠道模式解析:茅台 洋河PK五粮液、泸州老窖
周迎 2019-12-20 20:16:26

白酒板块题材近来广受资本关注,前有贵州茅台追涨至千元,五粮液股价逆袭,后有洋河利润增速低于预期而遭遇暴跌……

今年上半年,总营收1 254.26亿元,净利润436.5亿元,19家白酒上市企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贵州茅台强劲,五粮液紧跟,洋河直追,营收分别达394.88亿元、271.51亿元、159.99亿元,三甲阵营继续领跑第一梯队,泸州老窖则以强劲的上升势头崛起,以88.13亿元营收排在第4。

除了品牌、产品的优势之外,渠道建设一直是酒企极为关键的一环。渠道模式的不同,造就了白酒行业头部企业不同的过往和现状。

厂商主导:集权

传统销售体系一般为:厂商(可能还会下设销售公司)-经销商(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终端(专卖店、商超等)。根据合作关系的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渠道模式。

就白酒渠道模式而言,主要分为厂商主导型和经销商主导型两大类别。其中茅台和洋河就是典型的厂商主导模式,即在整个销售链条中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贵州茅台:小商模式

作为如今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茅台渠道模式却是厂商主导下的“小商模式”,即渠道商主要以中小规模的经销商为主。

小商模式的优点很明显。

首先,增强渠道控制力。茅台在整个销售链条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下游渠道商的依赖性较低,在价格体系、渠道细化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对下游经销商形成了较强的掌控力。

其次,兼顾渠道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与大经销商相比,中小经销商虽然在资金实力、营销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但因为资金周转和库存压力比较小,不易造成压货、串货等市场乱序行为,保证了茅台对终端的掌控。

能做到这一点,仰仗于茅台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借助茅台品牌优势,渠道商不需要再耗费太多资源和力量去进行营销和市场运作。

而小商们之所以愿意听茅台的差遣,核心原因在于茅台出厂价与各级批零价之间的巨大价差,保证了渠道商的基本利益。同时,中小经销商们由于实力有限,即便联合起来也对抗不了厂商,不如乖乖听话。

“小商模式+茅台品牌”,两者相得益彰,茅台实现快速扩张,成功超越五粮液,并逐渐拉开与五粮液的距离,发展成为白酒行业的“巨无霸”。

但商人逐利是本性。茅台虽对渠道掌控力很强,拥有定价权,而提价容易,抑价难。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市场上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渠道商和黄牛等市场投机炒作行为。经销商囤货,供求关系失衡导致白酒终端价格攀升,形成了巨大的泡沫。

洋河:1+1模式

所谓“1+1模式”,即由洋河控制终端,经销商负责物流和资金——渠道与终端被厂商人为割裂开来。直控终端、直供终端,强势主导销售渠道,考验的是洋河的市场精细化管理能力。

在洋河模式下,只存在一级经销商,且全部由厂商直接控制。厂商直接委派代表进驻经销商处,负责协助市场开发,培训和管理经销商。而经销商的功能弱化,主要负责物流和回款,整体销售更加扁平化。

这种模式有两个关键:一是通过培训经销商,建立起统一的标准规范,严控经销商;二是通过投入人力、资金资源进行市场开发,掌握了终端。

不过,与茅台依靠品牌力建立的厂商主导秩序不同,洋河建立的厂商主导秩序其代价就是真金白银式的大规模投入,渠道成本开销较大。而由洋河掌握区域终端优势后,渠道商俨然成为“物流代理”或“垫资人”,因此导致渠道商的积极性不够突出。尤其是,一旦市场策略发生纰漏,回转空间较小,就需要厂商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调整。

渠道规模和管理能力是洋河的重要竞争力之一。但显然,洋河的品牌力优势还不明显。虽以159.99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三,但要追赶“茅五”,摆在洋河面前的鸿沟仍然巨大。

伴随中端酒市场增长红利的逐渐消失,未来洋河的重点在于能否在高端酒市场找到突破,否则未来公司的增长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或是在高端酒市场的疲软表现也反映到了资本市场,洋河自7月以来,股价下跌25%,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经销商主导:放权

在经销商主导模式中,厂商主要负责生产和品牌宣传,经销商则主要负责市场开发和运作。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给了经销商足够大的权力。

五粮液:大商模式

五粮液曾稳坐国内白酒行业冠军宝座10年之久,而大商模式也成为其走下神坛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商模式,可以视作总代模式,具体指厂商以省或区为单位,指定实力较强的大经销商担任总代,全权代理该区域内下级经销商的管理、终端市场的开发和销售活动。

多层级区域代理制度,有利于产品逐级消化、回笼资金,以低成本推进渠道下沉,在市场拓展中用较小的代价快速占领市场。为此,五粮液在国内发展了一套四大层级区域代理制度——全国总代、区域总代、省级总代、地级总代。

此种模式中,拥有较强实力的大经销商是关键,其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而厂商只需要出一点力,渠道商便能主动铺陈市场,以此实现最大利益。在大商模式下,五粮液专注生产,市场开发人员占比极低,仅为2.3%,远低于洋河34%的销售人员占比。

“大商制”让五粮液辉煌了10年时间,销售额、市值都碾压当时的茅台,一时风光无两。但厂商和大经销商间依赖与掣肘并存,这种模式的短板也很明显。

一是价格倒挂。大商制下,厂商对经销商控制力减弱,尤其在价格体系上无力控制大商,容易造成市场失序。当销售稍有压力,代理商开始不断压价,竞相降价,导致售价甚至比五粮液的出厂价更低。

二是形成对大经销商的严重依赖。五粮液授予大经销商们过多的权力,包括定价权,以及下级市场的招商权等,对大经销商严重依赖,财务表现为五粮液前五大客户占比长期居高不下。

历史上,五粮液的大商们曾自己开发子品牌,执行“大商制+OEM”模式。由大商主导一个五粮液子品牌,五粮液负责生产,大商负责市场,利润双方共享。子品牌最多的时候达上千个。虽然跃出了佼佼者如“金六福”“浏阳河”“五粮醇”等,但绝大多数子品牌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并反向冲击了五粮液品牌的影响力,导致产品、渠道、价格体系混乱。2013年,“酒王”易主,五粮液被坚持“大单品模式”的茅台全面超越。

近几年,五粮液借助互联网+,向渠道体系输入控盘系统,逐渐开始收回渠道主导权。伴随子品牌大量削减,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股价开始回升。

泸州老窖:品牌专营模式

泸州老窖的“柒泉模式”及改革后的“品牌专营模式”,属于厂商和经销商合作共赢的模式。具体变现为:

1. 泸州老窖按照品牌组建了国窖、窖龄、特曲三大品牌专营公司,分别负责国窖1573、窖龄酒、特曲酒的市场运作,专营公司下设各区域子公司,负责所在区域的销售和宣传推广。

2. 品牌专营公司全部由经销商持股,销售人员和管理层由泸州老窖任命。

3. 品牌专营公司供货至经销商或者直接供至终端,一般只有一级经销商。

这种模式下,首先,经销商和厂商之间形成了深度利益绑定关系,保证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其次,品牌专营通过分品授权,避免了经销商只销售赚钱的产品,减少了不赚钱单品的库存积压问题;同时,经销商层级少,保证了对终端的控制。

但是,相对于厂商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下厂商对经销商的依赖性也较强,对渠道的掌控力不足,无法避免经销商低价甩货、区域间串货等情况发生,同样容易造成价格体系混乱。

厂商主导模式与经销商主导模式在本轮白酒周期中的表现各有千秋。其最终决胜的关键,在于厂商和经销商力量博弈的平衡。当本轮白酒周期开始步入下行阶段,模式间的较量也将进入决胜期。

15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白酒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040)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