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重庆高新区。
备受关注的重庆高新区领导人选。
今下午,
靴子落地。
关心白衣海盗微信公众号的朋友,一定知道,在上篇文章《请不要再问重庆高新区领导是谁?我们真不知道》里面,对重庆高新区领导,进行了预测。
我们居然预测准确了。
今下午,商奎同志被正式宣布,成为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当然,同时宣布的,还有王志杰同志,担任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主持常务工作,正厅局长级。
下面,我们引用一篇,商奎同志接受《重庆日报》专访的文章,那篇文章是商奎同志在渝中区区长位置上,接受采访的内容。
虽然看上去与他当下的调任没有关系,但是,诸君还是可以,从中看到,商奎同志的风格。
重庆渝中区区长商奎:
3年内力争总部及重点企业达到500家
坐落于渝中区的解放碑商圈,以“人民解放纪念碑”而闻名全国,被称为“西部第一街”。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这里有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十八梯等市民熟悉的老地标……
渝中区也有很多新称谓:“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渝中区如何把“新”与“老”结合起来,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谋划更长远的发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对渝中区区长商奎进行了采访。
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渝中大地上落地生根
重庆日报: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渝中区开展了哪些贯彻落实的举措?
商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提供了总遵循。渝中区以此为指引,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主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是抓学习。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渝中区第一时间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学习领会,并通过区委常委会、中心组学习会等多种形式,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指导实践。
二是抓宣传。渝中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让广大干部和市民群众听得懂、弄得明,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提振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三是抓落实。市委召开五届三次全会后,渝中区对标对表,细化了工作部署安排。一方面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另一方面结合渝中实际,明确了现代金融、高端商贸、专业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六大重点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把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等八大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力以赴,奋力实干,强力推进,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渝中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
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重庆日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作为重庆传统的金融、商贸中心,渝中区如何加快推进其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商奎:在渝中区,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97%,现代服务业占76%,地位不言而喻。接下来,渝中区会围绕现代服务业,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实现全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升级产业。渝中区要巩固和提升金融高地、商贸中心的地位,就要对现代服务业进行转型升级,在现代金融业和高端商贸业发力。比如,金融业在提升传统金融和外资金融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金融;商贸业则要推动大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等体验式、个性化的消费。
同时,渝中区还会加速培育专业服务、文化旅游、互联网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新兴产业,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是构建载体。渝中区只有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在有限空间里,实现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聚,依托现有载体建设产业聚集区,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综合服务集聚示范区、化龙桥专业服务集聚示范区已入选全市首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而类似的集聚区我们共有8个,朝天门中新合作示范园、下半城历史文化风貌带等新载体都在积极建设中。
三是突出重点。渝中区,兴在商贸、强在金融、胜在总部。所以,渝中区会坚持一个总部就是一个龙头、一栋楼宇就是一个集群、一个集聚区就是一个园区,重点突出和强化总部经济的带动效应、楼宇经济支撑作用和商铺经济富民优势。
渝中区力争到2020年,总部及重点企业从现在的430家发展到500家,亿元税收楼宇从现在的36栋发展到50栋。
传承“母城”文化
把文化“珍珠”串成旅游“项链”
重庆日报:渝中区作为“全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接下来会如何推动“文商旅城”融合发展?
商奎: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承载了重庆的建城史和开埠史。所以,我们将围绕“母城”标签,挖掘文化资源,以创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从四个方面推进“文商旅城”融合发展。
首先是把“文化”作为灵魂。渝中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比如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等,同时还有南宋衙署、湖广会馆、周公馆等历史建筑,而让这些资源用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则是渝中区的工作重点。
渝中区始终坚持“保护”“利用”并重,以文立城、以文兴业、以文塑人,充分彰显“母城”文化风韵。
其次是以“旅游”做纽带。旅游需要有看点,我们将打造“母城游”“文化游”“都市游”“山水游”4大品牌以及山水之都等6大名片,并优化12条具有山城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力争2018年游客接待量突破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50亿元。
然后是用“商业”促进消费。通过深入挖掘各类文旅资源,开发文旅产品、推出文旅作品、形成文旅商品,让商贸产业留得住、有得买。如此一来,便能让文化旅游的巨大潜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
最后是以“城市”为基础。“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离不开“城”。所以,渝中区会把散落在街巷的老建筑、老步道、老字号等文化“珍珠”挖掘出来,并串成旅游“项链”,让城市的形象美、历史的人文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群众期盼的”与“政府能办的”结合
突出抓好停车难、出行难等一批问题
重庆日报:人是城市的主体。渝中区在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性格的过程中,如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商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渝中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结合实际,具体落实了一批重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比如,2017年,渝中区完成了棚户区改造12万平方米、共有4千多户群众迁出危旧房、搬进新家园;率先启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并完工3台;近3年内,渝中区累计投入7000万元,完成1400余栋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惠及30多万人;近几年,渝中区累计投入5600余万元,更新改造“三无”老旧电梯801台、惠及11万余人。
渝中区始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实事的各项部署,突出抓好停车难、出行难等一批市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把“群众期盼的”与“政府能办的”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商奎简历:
曾任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
2016年12月,任重庆渝中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区长。
2017年04月,任重庆市渝中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祝贺商奎同志。
祝福重庆高新区。
重庆向西,正在迎接一个宏阔的时代。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欢迎关注点击上方,或扫码白衣海盗公众号。
4.商务合作微信:cqyangyu2014.或电话:13512333311
评论
全部评论(4526)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