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海盗,似乎成为了重庆政经地产行业的“包打听”。
很多消息都晓得,而且,还是事关重庆发展的重大消息。当然,诸君知道,我们传播的这些故事,都是小道消息,当不得真,我们概不负责。
同时,我们深爱重庆,不会乱说。
今天,为诸君带来特定渠道的重要小道消息,事关重庆科学城,事关重庆高新区,据说,今年4月,就要宣布。
重庆高新区,管辖“重庆科学城”
重庆高新区。
说到这个名词,很多重庆人都晓得,问题是,这似乎是个不痛不痒的名词,也是个存在感不那么强的机构。
而且,很多人,包括重庆人,其实并不完全清楚,重庆高新区,是啷个回事。
这里,选择百度百科的解释,为诸君科普一下: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位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成渝经济区重庆门户,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2010年10月,重庆高新区管委会重新组建,新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如果诸君对政治经济一点都不了解,我们可以更直白地说,高新区,跟重庆两江新区,有点像,跟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不像。
它是一个经济引擎,不是行政区划。
但是,接下来,改变可能发生。
白衣海盗通过多个重要消息源,得到证实说,接下来,重庆高新区,除了包含以前的版图之外,还要增加:原来属于九龙坡的含谷镇,金凤镇,走马镇,巴福镇,石板镇;还要增加,原来属于江津区的双福镇,德感镇;还要增加,原来属于沙坪坝区的大学城。
好了,诸君一定要说,科学城。
我们再来科普一下,百度百科里面说的科学城:
随着《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出炉,关于重庆科学城的选址问题终于尘埃落定。最终,重庆科学城选址于重庆沙坪坝区。
重庆科学城主要是由“一核两区”构成,其中最关键的“一核”,指的是以重庆科学城所在区域为“智核”。同时构建“一圈三园”,即大学知识经济圈、高端制造园、高新研发园、科创服务园。在“智核”区,共有14所高校,55个重点实验室,科创资源极其丰富。大学城经过多年建设,迸发出强大科研能量,吸引了重庆科学城把“智核”设在该区域。
重庆科学城的建设,将推动重庆向西发展的趋势,沙坪坝区域将再次迎来发展先机,成为重庆向西发展的先头堡。
是的,接下来的重庆高新区,包含科学城。
那么,问题来了。
高新区的两种版本,沙坪坝不高兴
我们都很清楚,科学城,并不是行政区划。
重庆高新区,也是经济引擎。
那么,高新区,如何管辖重庆科学城?
据说,目前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重庆高新区,接下来,就成为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划,跟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一样的行政区。
版图呢,就是前文介绍的那些。
按照这个版本,老大是谁来兼任,我们也听说了,这里不方便透露,二把手也很清楚,是某个区的区长,去接受重任,担任常务。
但是,这里有个小问题,有个区感觉到了压力。
他们认为:这个划分,把我们投入了多少多少钱的那块宝地,拿起走了,我们怎么办?
要拿走也行,那请领导做个主,帮我们把因此投入,而欠的那个钱,也一笔勾销了。
人家这个区,提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并不是刁难,而是实际情况。
所以,重庆有关部门,能拍板的重要领导,也在再三研究,认真考虑。
因为这样,也就有了第二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还是升级打造重庆高新区,版图,也还是上文说到的那个版图。
但是,这个重庆高新区,并不是跟九龙坡,沙坪坝一样的行政区划,而是跟两江新区很像。
它是一个经济发动机,财务这些,跟原来的沙坪坝,九龙坡,江津这些,进行分成。
究竟是第一种版本呢?
还是第二种版本呢?
我们拭目以待。
不过,不知道诸君是否注意到,之前大家热热闹闹说到的璧山,这回好像并没扯上关系。
科学城,能否成为重庆引擎?
人们对于重庆科学城,寄予厚望,这里,我们再讨论一下。
由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海盗君在这里,就梳理了其它媒体的一些报道,文字比较生硬,以飨诸君:
12月19日,英特尔亚太区首个FPGA创新中心落户重庆西永微电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园区恰好位于重庆科学城中心地带。
国际科技巨头研发中心落户,无疑让诞生不久的重庆科学城,又多了几分含金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由于创新研发投入不足,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高端科研人才稀缺,重庆创新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也拖累重庆经济表现。随着科学城横空出世,能否为重庆注入一剂“强心针”?
重庆需不需要一座科学城?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今年初,重庆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重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的韧性不够,还需进一步调整结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不浓,创新生态有待改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果用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创新指数,重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重庆全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88%;同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研发强度不温不火,与重庆近几年GDP两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呈现明显反差。从经济指标来看,建设一座科学城,集中拉升研发投入,才能与GDP体量形成匹配。
再看科研转化率和最终成果,重庆前两年也没有太大亮点。对比2016、2017年的数据,重庆研发经费投入高于成都,但发明专利授权量、申请量都差一大截。
能否带动产业转型?
可以说,重庆产业调整,已迫在眉睫。看看其他依旧处于增长通道的支柱行业:电子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7.4%、材料行业增长9.1%、化医行业增长4.4%、能源工业增长4.0%、装备制造业增长1.6%、消费品行业增长0.8%。
其中,电子制造行业发展势头最为显著。恰好,也是规划中的重庆科学城最拿得出手的产业。
在英特尔亚太区首个FPGA创新中心落户仪式上,西永微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已培育形成“集成电路产业+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进出项国际贸易”四大产业,坚持“整机+配套”集群发展方式,带动周边20多个工业园区数百家零部件配套企业联动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六年保持在千亿以上,今年有望突破1800亿元,外贸进出口值连续六年约占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今年1-11月已突破2000亿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西永微电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124亿元,同比增长20.3%。为重庆集成电路产业贡献80%以上产值。
高质量发展,电子制造业正是那个“质量”。搭上科学城东风,重庆电子制造业也需要完成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步骤。
建设科学城,看似是一个科技产业政策规划,却为城市提供了一个转型契机——带动科技创新发展、经济质量升级和城市格局新生的契机。
重庆,加油。
重庆高新区,看你的了。
评论
全部评论(1364)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