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者的表现也是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的一个直观反映。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三驾马车”的动力是否依然十足,谁又将成为最强健的那一匹马?我们试图透过“三驾马车”的具体表现数据,一窥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稳中向好。
缓增速,优结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 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投资增速已经连续放缓7个月,为何会呈现持续放缓的趋势?
从直接原因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度放缓,是投资增速下行的重要因素。前7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6和15.2个百分点。
一方面,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高基数决定了基建投资增速势必逐渐放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工业化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投资。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基建投资持续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但随着整体基础设施和硬件水平的提高,基建投资的需求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家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角度出发,规范清理PPP项目、规范地方举债融资行为等政策措施不断落地。
虽然基建投资放缓,但今年以来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各月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增速。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证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增强,一方面,投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去产能、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效,投资回报率有所回升。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制造业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提高0.5和3.5 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9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为何强势反弹?究其原因,随着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实施,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成本降低,制造业投资者的信心得到增强。数据显示,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31元。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对投资拉动的依赖正在减弱。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有很大空间,未来随着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和地方资产负债情况好转,投资增速还可能会出现回升。
“挖掘机经济学”与“大基建”
投资增速放缓不代表投资意愿不强。
国家发改委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意向投资项目数量新增45.9万个,同比增长23.3%;全国拟建投资项目数量新增13.3万个,同比增长15.6%;新增意向投资和拟建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动力还是比较强的。
稳投资不是单纯地推高投资增速,而是要拉动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防风险和惠民生的统一。今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在中央基建补短板要求下,各类基建投资计划将加快落地,多地开始酝酿下半年加码基建项目投资,梳理广东、青海、湖北等地投资计划,投资规模从几千亿元到万亿元不等。
今年7月,广东省公布《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该投资计划共包括农村配电网工程、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工程、交通网络工程等9大类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过1.9万亿元。青海省政府也在7月下达“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责任目标”,全年共安排重点项目共计190项,主要涉及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项目总投资8 535亿元。8月8日,湖北省政府召开发布会,宣布将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涉及58个重大事项、9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3万亿元。
工程机械销量的全线飘红或许能说明基建领域投资建设的热度。工程机械行业与众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堪称实际经济的“晴雨表”,挖掘机挖的不仅是土,更是经济增长。进入7月以后,挖掘机可谓一“机”难求,厂家的订单翻番,“缺货”成为常态。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1-7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31 246台,同比涨幅58.7%,其中7月同比涨幅达45.3%。
此外,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和积极财政举措,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地方政府共发行专项债超过5 000亿元,相比全国人大批准的全年1.35万亿元的额度,尚有约8 000亿元规模有待年内释放。
综上所述,为了抵御经济下行压力,作为稳投资关键的“大基建”或许将在下半年全面发力。
基建“补短板”的投资机会
今年下半年基建“补短板”,最有可能优先获益的方向和行业主要集中以下方面:
1.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补短板”。建材、建筑工程、市政公用等领域将直接受益,特别是钢铁、水泥、玻璃、沥青、机械等相关生产企业就会出现订单需求迅速提升。
2.乡村振兴。农村电网改造、供气供暖、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环保工程、电子通信等有较大的投资空间。
3.国家大型规划区域配套。比如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特区以及各大地区自贸区,生态环保、清洁能源、智慧城市、5G、云计算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将迎来极大发展机遇。
评论
全部评论(343)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