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趋势 | 哪些城市有望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第一财经 2018-09-21 21:36:12

随着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消费已经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20日公布,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绘制“蓝图”。

《意见》提到,积极培育和壮大各类消费供给主体,消除所有制歧视,实行包容审慎有效的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域分割和市场分割。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大生活性服务领域有效有序开放力度,逐步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建设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多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打造若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颇为引人关注。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目前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和西安、成都、杭州、青岛等强二线城市都在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例如,今年4月,上海发布《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通过实施首轮三年行动计划,开好局,起好步;未来通过滚动实施若干个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消费贡献度、消费创新度、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消费满意度,最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

深圳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规划中,分为线上线下的布局,线下将提升消费空间载体的举措,包括加快实施蔡屋围、东门、人民南片区整体城市更新和项目改造,打造罗湖国际消费中心;线上则打造“互联网+商贸+金融”的跨界经营体。大力引进京东、当当网等知名电商平台,支持本地B2C自营式电商平台扩大市场规模。

在北京,对标国际一线城市,北京的商业供给尚有不足。未来北京要打造国际一流消费城市,要提供高品质服务,重点构造良好营商环境,保证商业服务业健康发展。未来北京要成为繁华而不喧闹、多元兼具特色、品位兼备文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广州市提出,打造国际消费城市。着力引进全球顶级零售商和国际品牌、国内知名品牌和品牌旗舰店,大力推进时尚消费品零售业发展,逐步完善高端时尚消费产业链条,努力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集聚地和潮流时尚的重要传播地。

西安市规划,2018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以钟楼国际消费中心为引领,小寨、高新、曲江、经开、西咸、浐灞6个城市商业中心为骨干,三桥商圈、高新路商圈、长乐路商圈、土门商圈、张家堡商圈、西部大道商圈、大明宫商圈等28个区域商圈为支撑,堡子村商圈、鹿苑商圈、千禧商圈等社区便民商圈为辅的商圈发展布局结构。

成都市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优质高效、品牌凸显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产业增加值达5000亿元以上,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占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达到70%以上,发展指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杭州也提出,要努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武林、湖滨等商圈融合发展,重点建设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等国际化商业中心。

哪些城市希望大?

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最有希望成为国际的消费中心城市?哪些城市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近?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记者分析,现在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香港、纽约、巴黎、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看是不是有较多的国际游客、国际投资者,是不是有很多的国际航线、国际会议、国际会展和外资企业;是不是语言更为丰富。”

彭澎说,在消费方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都有一定的免税机制,有很多国际大品牌集聚,开设展示中心。品牌集中度高,价格优惠,品种齐全,购物环境好,包括服务态度、质量都一流。

综合这几个方面来看,彭澎认为,未来我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出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比如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华南珠三角地区,香港已是公认的国际消费中心,除了香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和华南门户型城市,产品汇集的程度比较高,机会也比较大。

当然,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大含义是面向内需市场,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去年12月,根据媒体报道,时任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陈国凯表示,未来三年将打造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吸引境外消费回流。

他表示,今后官方将通过试点形式,把一批具备条件的城市打造成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国际消费中心。水平达不到国际标准的,可以建设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官方还将发展免税业务,研究进一步完善免税政策,为进出境人员提供更便利的购物选择。

同时,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引进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正在发展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

未来除了香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门户型城市外,诸如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区人口规模大的大区中心城市以及像郑州、杭州、青岛等在内的强二线城市,也有希望打造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彭澎认为,目前大的跨国公司、国际品牌正盯紧大的区域中心城市,以此为中心,进一步开拓中国消费市场。像西安、成都、郑州等中西部交通枢纽城市,国际航线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客流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际货运增长也十分迅速。这些城市未来会成为国际商品进入中国的中心和前沿。

商界主编点评:经济新常态下,消费政策的重点应该转向消费升级和消费平台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透露出以消费升级来扩大消费的政策思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则是建设消费平台的重要举措.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的是世界级购物天堂,但最终战略定位是形成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世界城市。既可以将消费政策嵌入到其他国家战略,也可以在消费偏好和模式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除此之外,还将有助于缓解当前的香港问题,分流涌港消费人群。

2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159)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