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志向来是位低调的投资人,很少暴露在媒体镜头下,但他在私募圈内早已名扬四海。
1993年的夏天,吴尚志结束在美国世界银行长达8年的投资生涯,怀揣着建设祖国、创出一番事业的理想,已42岁的他决定与妻子回国创业,在北京募集PE基金。
由于吴尚志在国内一无团队二无业绩,没有知名投资人愿意注资,创业两年多后只得黯然退场。吴尚志决定暂时放弃创业,加入中金公司直接投资部,借平台继续钻研国内投资业务。在陆续投资中国移动、新浪网、鹰牌陶瓷等项目之后,主导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年均收益率超过30%,国内业界才开始注意到这位“新人”。
尴尬的是,吴尚志事业处于黄金期的2001年4月,证监会发布券商直接投资禁令,同年7月,中金董事会决定分拆直接投资部。在走还是留的两难处境中,吴尚志团队最终选择出走创业,这一决定为如今国内第一PE品牌的诞生埋下伏笔。
纵观此后吴尚志的投资风格,“保守”“稳健”成就了他,却也成为其制约。
成立鼎晖,吴尚志再次踏上创业征途。与1993年那个夏天不同的是,吴尚志再也不是只身一人,多了近10年的国内私募经验,以及成熟的团队。即便如此,刚开始时鼎晖与其他创业公司一样,几张办公桌就是其全部财产,去蒙牛调研时,团队甚至掏不出到内蒙古的机票钱。原计划募集1亿美元,最后只募集到7 500万美元,吴尚志慎重考虑后将第一期基金分别投给了南孚、蒙牛、李宁等9家公司。
这次选择为鼎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仅蒙牛一家,鼎晖投入5亿元人民币,3年内获得26亿港元回报,投资收益率达到500%。
首战告捷,吴尚志随后陆续投资双汇、360等项目,在业内打响名气的同时,“比较保守,看不懂的事情就不太愿意碰”的吴尚志也错过了搜狐、百度以及携程等看起并不起眼、有着新型商业模式的企业。
不仅如此,鼎晖此后陆续错过斗鱼、B站、滴滴等项目,远离主流VC。但在国内私募界,如今管理着5只美元基金和2只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达650亿元人民币的鼎晖投资还是毋庸置疑的国内第一PE。
起风云者每多艰,浮游小辈才平平。一路走来,吴尚志在得失之间成就了自我,他坚持在尊重经济和行业周期的前提下,做能创造价值的投资。在专注投资拥有可持续市场竞争地位企业的策略中,鼎晖连年占据着私募投资领域的龙头地位。
评论
全部评论(342)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