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2001年“9·11”惨剧,吴克忠可能至今还闯荡在美国资本市场。拿到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金融硕士学位后,他在华尔街打拼了8年之久。
2002年,吴克忠引进国外流行的Pre-IPO投资模式,创立了优势资本,以图抓住企业上市前后的套利机会。他投资的七星购物回报率超过40倍、御银科技回报率达25倍,甚至还发掘了塞飞亚食品,一个偏居内蒙古的行业三甲。
但吴克忠并没有他投资的项目那般高调,尽管挖掘出了众多高价值企业,媒体对他的生平却依旧语焉不详。人们只知道,这个身材魁梧的福建人曾是上海交大的证券老师,常在《上海证券报》上评股。
直到2010年,吴克忠才在资本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年的上半年,中宇卫浴、碧水源、数字政通、雷士照明、优源国际、山东博润等6家公司陆续上市,而在它们的投资者名录里皆出现了吴克忠。半年来每月一个IPO,吴克忠创下了国内的业界纪录。
是什么让吴克忠在投资领域平步青云?“资本乘法”理论当是关键。
2006年,匹克从OEM转型完成,实现6亿元的营收。这时,吴克忠找到匹克老板徐景南,并告诉他匹克还有巨大增长空间。他给徐景南算了一笔账,匹克单店销售可增长15%,门店数量增长空间可达50%,产品线可增长15%—三个增长支点相乘为198%。
这种3线并举、乘法增长的模式使许景南眼前一亮。事后,吴克忠与校友沈南鹏各出300万美元,完成了匹克第一轮融资。而以这样的“资本乘法”,利农集团、雷士照明这些当时不被同行看好的企业,也在吴克忠的帮助下纷纷上市。
但在所有投资中,吴克忠却只做价值发现者与挖掘者。在匹克接下来的融资里,沈南鹏的红杉资本连续跟进,占股达9%。而优势资本不再跟投,仅占股0.94%。吴克忠认为,他追求的不是规模,而是第一轮投资所带来的最高投资回报率。匹克上市后,红杉资本投资回报率达8倍,是其当时收获的最高回报率;而优势资本的回报率却达到了14倍。
在这个“资本乘法”中,优势资本不看财务,只看发展前景。只要前景好,吴克忠就带着团队驻扎工厂,实地深挖企业价值,助推企业上市。一定程度上说,吴克忠的服务团队便是乘法中的“乘号”。
以这样的逻辑去投资,吴克忠的150多宗项目里,下一轮比率达56%、退出率达28%。8月7日,微盟在香港提交了IPO申请。而就在4个月前,微盟宣布完成了10.09亿元D1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上海自贸区基金、天堂硅谷、腾讯双百等。而优势资本也赫然在列。
评论
全部评论(261)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