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产业经济面临结构调整优化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每一个企业都在苦苦寻找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列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点燃创新经济的发展。创新不仅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更为经济质量的效益注入了活力。
产业园区要不断在模式、思维、技术和环境上加强创新,促进园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只有不断推出适应社会需要、时代需要、客户需要的产品,才能够全周期快速开发运营,同时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才能踩准节奏,引领产业园区企业快速增长和行业发展。
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在全国11个城市开发、运营和管理15座园区,以珠三角为重点,覆盖长三角、环渤海和西南经济圈。经过28年的发展,天安数码城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行,已经成为了中国领先的创新企业生态圈的开发及运营商。
那么天安数码城他们又是如何满足园区企业的需求,并且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生态圈?
本期,深圳新浪乐居联合产业新观察共同走读园区凤岗天安数码城,对话嘉宾凤岗天安数码城董事总经理余安定。
产业转移艰难?需要构建产业生态圈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外交困的经济环境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已经变得相当艰难。企业在产业迁移过程中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自身的发展成长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办公环境的变化、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人才吸引困难等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大大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更是遭遇困境。
从最初开发工业园区、工贸园,到运营科技产业园和城市产业综合体,再到现在的“创新企业生态圈”,天安数码城紧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主动求“变”。但“不变”的是,天安数码城始终坚持为中小企业提供成长的动力、土壤和养分。
“能够使万物都生机盎然的这么一个环境,它一定是一个好的生态环境;那么好的生态环境,它一定是可持续可循环的”。余安定觉得,创新企业生态圈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产业园区在打造产业平台的发展方向上,不应该仅仅只是在产品创新上,而应该是在一个系统环境的打造上,一定要能够满足企业和企业当中人的需求。
余安定认为,从产业的角度思考来说,产业的创新生态圈,它一定是要有满足产业的一些基本要素。那么从园区的角度,我们只有牢牢的抓住这些要素,才可能把一个产业平台打造成功。
于是,余安定总经理在凤岗天安产业园区建设上,在总结过去龙岗项目几个创新要素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个“流转”,并率先提出了“T5理念”,具体来说就是新时代下产业园区运营必须具备的5大要素——人才是根本,科技是引擎,资源是助推剂,创新要素自然流转的开放体系可帮助创新创业者和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创新,包容失败”,一个包容各形态各阶段企业自由生长和相互竞争的开放平台,推动园区企业自我创造、自我更新,让各物种在竞争、合作中保持蓬勃的活力和发展。
仅仅聚集还不够,产业要素转化与流动才是真正的生态圈
产业园区建设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重要平台,它不仅是重大产业布局的主要承载地,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推进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进程中,高度重视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我国大部分产业园区总体仍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主导阶段。在早期的园区经济发展中,随着各类产业园区遍地开花,很多产业园区的定位都比较同质化,产业招商盲目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最终导致,大多数产业园区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产业点高面低”的产业困境,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并不显着。
在余安定看来,如果只是仅仅单纯的“筑巢引凤”,把企业聚集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并没有真正发挥它们的各自优势。只有真正的把园区企业的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让它们能够“流转”起来,才能够产生资源的碰撞、促进、激发,实现互融共生,在这块上天安数码城也一直在努力和突破。
除了定期组织T5邻里节、企业家商学院、企业家创新生态圈大会、国内外黑科技沙龙/论坛等方式以外,天安数码城还与美国硅谷合作共建了国际化创新平台——“硅谷直通车”,并逐渐导入“中以直通车”“中法直通车”“中欧直通车”等国际创新资源,实现与海 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全面无缝对接。借助国际化平台,中国与海外的创新成果不仅可以双向流动,还可以实现商业落地。
如果说成立初期,定位于传统工业园的天安数码城扮演的是一个土地、园林、建筑等物理空间的整合者的角色,那么2006年向城市产业综合体转变后,则更加注重以综合服务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延伸价值成长点。
而今,天安数码城将集合国际顶尖创新创业服务资源、资本、机构,通过创业文化、创业氛围、创业活动、创业机制的组织,打通资本服务链、产业链,通过做创新创业者的圈子、做集成式创新服务体系、做产品、服务、价值的高效转化,帮助创业者孵化成长,帮助企业家开拓资源,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环境、平台、载体,产业品牌的核心三要素
在观察研究国内产业园区的发展时不难发现,过去几年,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千园一面,园区产业规划、建筑规划、营运模式少有创新。
针对这一痛点,余安定认为,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现在大部分企业在选择园区的时候往往可能会更看重它的性价比。例如,园区的办公环境、平台优势、资源载体等。产业园区也需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品牌。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俗话说:“抓发展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是促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园区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搭建一个优质的服务平台,以及构建一个丰富的资源载体,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园区“筑巢”。
所以说,在全力打造产业园区品牌的基础上,如何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培育创新载体,成为吸引企业落地、加强产业集聚的核心三要素。
余安定表示,产业园区跟其他的传统的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还有一点不同的地方,它的地域性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每一个区域的产业的聚集和产业的发展,包括根据它当地特点,需要园区做的不同的工作,都会不一样。
他认为在树立产业园区品牌这方面上,应该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一个行当,它不是一个可以快速复制,或者说可以能够去像住宅一样去遍地开发,非常快速的复制的。品牌背后有许多个性化的东西,这些个性化的东西其实跟团队和人是分不开的。
天安数码城每落地一个城市,并没有简单复制自身运营成功的项目,而是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结构来规划和定位园区属性,帮助所在城市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从而起到“产城融合”的作用。
余安定介绍说,天安数码城一直扮演的是整合创业者、创新型企业、政府和投资者的平台化角色,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作为东莞市重大建设项目、市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立足凤岗雁田,呈倒三角嵌入深圳腹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凤岗天安数码城T5不仅在一片荒地中开发出了现代化的企业园区,更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创新性的增值服务。在这片崛起的希望之土上,凤岗天安数码城T5正在成为凤岗镇乃至东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看点 Q&A
新浪乐居:产业园区需要明确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它其实相当于一个战略性的聚焦,就是要集中精力,然后不断的朝着这个的方向前进,你们现在有没有?余安定:我觉得应该说我们要有一个大的清晰的战略方向,但是具体在干一个事情的时候,应该是根据当时的时点和你自身的要素禀赋去整合资源,就像我们在做创新生态圈整合的时候。包括我们做企业资源整合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觉得非常令人兴奋的点,但是可能我还不具备能力,或者说不具备这个方向,我可能会把它整合,会推荐给别的机构。比如说我们原来跟北大的SOC我们在合作,他也给我们引荐了很多在IC技术上,包括芯片技术上突破的一些团队和专家。
新浪乐居:在产业园区招商运营的过程中,您遇到最有挑战的问题是什么?余安定:我觉得最难的像我们这个项目(凤岗天安数码城)是行政区划的分割,深圳和东莞它因为是行政区划的不一致,导致一些在交通配套上的问题,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去改善它。我们也在努力推动东莞和深圳的两地政府,希望能够做一些联系机制,我觉得有一些进展。
新浪乐居:有很多新入场的房企开发商,您会给到他们一个什么样的建议?余安定:不要吹牛。因为有很多开发商在去拿地的时候都会虚报自己的数据,动不动就是百亿、千亿。我最近在给一些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发现一个很痛苦的事情,我从来不吹牛,我很实在的讲我的产值和税收,结果领导会说就这么一点。所以,我对房企最大的一个建议就是不要吹牛,应该实事求是的去说一个问题。
新浪乐居:当房企开发商拿到一块地的时候应该做什么产业,您认为他们该怎么定位?余安定:一开始就做主题产业园的定位当然不是绝对的,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园区确实适合做主题产业园定位。产业园区我认为它的定位可以有可以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可以按这个方向去努力,但是最终它的定位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就定好。
评论
全部评论(162)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