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案例 | 汇源果汁:“国民饮料”的陨落
财经锐眼 2018-08-06 17:48:21

曾几何时,“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几何时,汇源果汁也是很多人聚会时首选的饮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不进则退的商业大潮中,曾经的“国民饮料”,伴随一代人成长的汇源果汁,如今却到了可能退市的地步。

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汇源果汁,最近遇到了大问题。

7月20日,停牌近4个月的汇源果汁发布一份名为《有关上市规则出牌架构的修订之过渡安排》的公告,称若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复牌条件,港交所将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

家喻户晓的“国民饮料”,居然可能被退市,汇源果汁的这则公告如同平地一声惊雷,让公司多年以来的问题陆续浮出水面......

一般来说,截止每年的4月份底,上市公司都要披露上一年的财务状况,但直到7月底,汇源果汁都没有披露公司2017年年报。

年报迟迟不发,莫不是业绩出了问题?

从汇源果汁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公司2014、2015年两年业绩非常不好,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和-2.29亿,但2016年业绩出现反转,为盈利1190.50万。

但是,这1190万的净利润,却不是凭本事在经营中赚的,而是凭本事获得的政府补贴。

汇源果汁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2016年收到政府财政补助近1.2亿,此外靠出售附属公司之类的动作,还获得了大约3849万元的收益,如果把这两个主营业务之外的收入到扣掉,汇源果汁2016年净利润就是亏损1.5亿左右。

业绩之所以连年亏损,还得从汇源果汁这些年的经营说起。

早在2007年2月,汇源果汁就在香港联交所上市,IPO时筹集资金24亿港元,这一募资金额虽然与现在动辄几百亿的“独角兽”不能相比,但在当年可是创下了港交所IPO规模的记录。

上市首日,汇源果汁就大涨66%,一时间风光无二。

凭借资本市场的助力,汇源果汁站稳了国内果汁行业老大的地位。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2008年汇源果汁与可口可乐之间的收购案,直接造成公司之后十年的江河日下。

2008年9月,可口可乐提出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该收购价格较汇源果汁当时的股价溢价高达195%。

但是,这一事件却遭到了当时八成以上网民的反对。当时,刚刚办完奥运会的中国,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很强,民间舆论纷纷认为,可口可乐的收购将会把汇源果汁这一民族品牌拱手让人,中国的饮料行业将会被海外企业垄断。

最终,监测到舆情的商务部,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最终否决了交易双方的收购事项。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也是2008年8月中国实施反垄断法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没能被可口可乐收入囊中,这对汇源果汁影响极大,当时的汇源果汁老板朱新礼,一直想往果汁上游方向发展,建设果汁基地项目。在和可口可乐谈判前后,汇源果汁撤掉了相当多的果汁生产产能和销售渠道。

收购失败之后,汇源果汁不得不重新投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布局。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新建工厂、买种子源、买基地,哪个不是重资产投资?

早在并购告吹的2008年,在汇源果汁发出半年报后,美林证券就给出“卖出”评级,摩根大通也对汇源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表示担忧。

在当时,汇源果汁虽然表面上还如日中天,但其杀手锏却是消费人群占比仅30%的、相对小众的中高浓度果汁市场。

而在消费人群占比70%的低浓度果汁市场,汇源果汁一直处在掉队的层面上。2009年的市场份额为5%,但到了2012年,只剩下2.9%。

在网上,有人这样评价汇源果汁:

配料为纯净水和浓缩橙汁,包装却醒目地写着“100%”、“橙汁”字样。

照通常理解,100%果汁和纯果汁应该一样,应是没有任何添加物的纯粹果汁。然而汇源100%纯果汁配料里竟然有水?除了水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配料?凡是有食品常识的人都知道,真的纯果汁能保鲜多久?1天?6小时?

所以有律师表示包装标称“100%果汁”涉嫌误导消费者,因为大众消费者看这广告只会理解成原汁,而不是浓缩再加水的产品。

前文说过,2014、2015年汇源果汁出现亏损,2016年靠补贴扭亏为盈,其实一直以来,政府补贴都是汇源果汁利润的大头:

2011年,政府给汇源果汁补贴2.01亿元,占其净利润总额的64%;

2012、2013年,政府补贴的金额直接超过了汇源果汁净利润总额。

由于闲置产能占用大量资金,2014年,汇源果汁迎来首个亏损年度,当年亏损1.27亿元。

......

如今,汇源果汁面临的债务困境,与家族式管理也有很大关系。

家族式管理,造成的一大问题就是亲属在公司内部任职过多,内控制度往往会失效。

从2017年8月15日到2018年3月29日,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充当北京汇源饮料的临时营运资金以及还债。这些贷款的总金额为42.82亿元,年利率10%。

北京汇源饮料,是汇源果汁控股股东朱新礼旗下的公司,但并不属于上市公司的业务,因此这笔借款属于关联交易。

但是,这笔40多亿的大额的借款,不仅没有经过董事会的批准,也没有履行披露的义务。

直到事情兜不住,汇源果汁才在今年3月29日披露了这一事项,并表示这一交易可能引发公司内的部份融资票据的违约。

如果汇源果汁的董监高们都严格履行职责,那这种事情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6月11日,汇源果汁再次发布公告,称收到港交所有关复牌条件的关注函,若公司要恢复交易需满足以下条件:

1、 对相关贷款进行法证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采取合适的补救行动

2、 进行独立内部监控查阅,以及证明公司有足够的内部监控系统

3、 证明管理层在诚信上无问题

4、 尽快公布2017年财务业绩,并说明任何审计修订

紧接着,国际评级机构纷纷闻风而动。6月12日,穆迪将汇源果汁的信用评级下调三档至Caa1级,主要是担心港交所提出的复牌关注函将延长其股票停牌时间,并导致公司资金链吃紧。

另一家评级机构惠誉,也将汇源果汁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B级下调至CCC+级。

由于持续停牌,自7月11日收市后,汇源果汁被港股多个指数及分类指数中剔除。

7月20日,汇源果汁公告称,若不能在2020年1月底完成复牌条件,港交所将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

作为一家家喻户晓的公司,汇源果汁引发了一众媒体的报道。随后,有关汇源果汁截至2017年6月底债务已达115.18亿元的新闻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出来。

面对不利的舆论,7月22日汇源果汁发表声明予以回应。

汇源果汁在声明中说,2018年7月22日,《财联社》发表题为《汇源果汁陷入债务危机:负债超110亿 利息支出是净利润四倍》的文章,引发个别媒体转载,文章标题和内容中引用大量猜测及片面观点,有陈述误导并与事实违背,已对汇源果汁的正常生产、经营及品牌声誉造成严重伤害。

......

为避免不实信息继续误导公众、造成恶劣影响,我司正式告知财联社及相关不实信息转载者,尽快删除相关文章及不实内容,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实报道对我司的不利影响。对此,我司将保留对不实报道的媒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结 语

目前,汇源果汁目前市值仅为54亿港元,较巅峰期市值的175亿港元已经跌去121亿港元,跌幅将近70%。

汇源果汁周线走势图,可谓“漫漫熊途”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主打绿色健康概念的汇源果汁按理来说应该蒸蒸日上才对,但这些年的盲目扩张、经营不善、品质被消费者吐槽,都是砸自己牌子的行为。

股价是一家公司现状的真实反映,尽管汇源果汁发表声明,说其是全国唯一拥有果汁产业链的生产商,但其最近几年股价不断陨落、一直处在漫漫熊途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汇源果汁伴随国人走过了26年,在国人心中也早已深入人心,面对眼下棘手的财务问题,汇源能不能度过这个坎呢?我们拭目以待。

主编点评:

汇源的成功,其实是基于长尾市场上,以果汁作为垂直化产品博得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市场空白。但这一垂直化市场,并不足以在扩大体量后,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其实,汇源自己早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不断深耕细分市场。但这种细分,依然是在其果汁垂直市场中,不断挖掘现有存量。

在本就狭窄的垂直领域,再次细分市场,不但犯了“左右互搏”的大忌,也忽略了不断涌现的新品牌以及地面鲜榨果汁店的冲击。

拓展市场能力不足、产能膨胀、销售短腿、新品迭出却难以培育市场……换言之,汇源没法自己“造血”,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和出售资产维持企业运作,资金链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对于这家拥有26年历史的民族企业而言,唱衰未免过早,毕竟它的掌舵手朱新礼有着92派一贯的变革魄力和前瞻眼光,“说成功,有这么多的人不高兴、骂我;说失败,我把这个企业带到现在没有坑害过任何人,不管是就业、果农还是税收,都从中受益。”

但改革势在必行,留给汇源的时间,不多了。

4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汇源果汁    陨落  负债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30)

广告
广告
广告
商界APP
  • 最新最热
    行业资讯

  • 订阅栏目
    效率阅读

  • 音频新闻
    通勤最爱

广告